關乎眾人的事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1-12 23:17
從基督教的信仰來看,其實沒有所謂的「中立」這件事情,因為上帝本來就有其獨特的屬性與本質,若要說那應該只有上帝自己本身可以做到完全的中立路線。但這樣說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難道上帝本身也存在著跟公平、正義、憐憫、慈愛、良善等等的對立面嗎?這不是這裡要探討的神學上的神論的問題,要探討的是基督徒從信仰出發的政治社會關懷是什麼?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每一次唱著或是朗誦著主禱文中「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天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當這件事情要放在政治上的時候,就會看見不同的基督徒對於「上帝旨意」的不同理解,可是這真的是上帝的旨意嗎?還是我們只是把我們想要的請上帝來背書而已。這一兩個星期常常在想,如果上帝是公平、正義、良善、慈愛、恩典、信實的,那對於很多與此相反的言行為什麼沒有受到譴責、呼籲、指正呢?這不就是因為我們其實並不是用「上帝國」的眼光在進行這世界的參與,我們只不過是催眠自己說:「啊!這是上帝的心意」。
過去的這個星期去上琴課的時候,因為老師有在另一間長老教會帶弦樂班(如果可以可能以後有機會請他來協助或是發展這一塊)。上課的時候他就問我說是不是長老教會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傾向某一種顏色的政治形態啊?我說其實還好啦!在教會裡面什麼顏色都有啦!過去有過去的歷史沒有錯,但現在的教會其實都有啦!只是我們不會公開地談論或是呼籲某一種特定的立場就是了。從這裡其實可以讓我們好好的想一想有關教會或是基督教信仰的政治社會參與,但是要注意一點,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理解就是這個社會是個宗教多元且互相尊重的社會,而且有著憲法的保障,所以當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就不太可能要以自己的信仰標準去規範非信仰者。若我們有這樣的認識之後,那我們要怎麼樣來看待這件事呢?長老教會有其歷史的脈絡沒有錯,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在這樣的「框架」之下,真正的框架應該是「無論任何政黨的監督力量」。但這監督的力量要來自於信仰的良知,而不是拿經文去框住他人。
政治是關乎眾人的事,我們的生活各樣的層面都不可能脫離,即使我們很關心的經濟也是一樣。任何的經濟型態都跟我們的政治型態有關係,所以我們就不可能用單一的議題或是面向去看待整體的全部。就像我們不可能拿某一個性別的議題去否定所有的一切,或是我們拿教育的問題去限制或是不去思考整個大社會的走向。昨天投完票之後在探訪之前先去麥當勞吃早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投票日的關係,大家都出來吃早餐了。點好餐後很幸運的有一個位子可以坐。這是一張大桌子,應該有8個座位,我坐下的時候是有四個學生坐一起在看書,然後桌上有兩本講義各占一個位子,有另一個女士坐在講義的旁邊的位子,而我去問單獨的那位子有沒人才坐下的。我坐在那邊觀察到這四個學生沒有點餐,然後又多佔了兩個位子,因為人多所以店家的經理一直走來走去在幫客人橋位子坐。我就告訴我對面的學生說:「你們要不要去點餐啊!至少點個飲料啊!不然人真的很多這樣占位子不太好吧!
」他們就有點猶豫也不太想要採納這個意見,他們後來去買的原因是因為經理一直從他們身邊經過。
說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因為在這樣小小的一個吃早餐的場景,就大概可以推測我們的未來是怎樣子的。他們用講義所占用的位子,後來被經理告知說沒人來就要給其他人坐,但經理一走他們又把講義放上去,直到他們的另一個朋友來,當然這不是學生的樣貌,但這多多少少呈現了我們的社會其實是一個不太關心也不太尊重體諒他人的社會,那基督教的信仰要做什麼?不就是要盡力地去實踐跟促成上帝愛世人的接納、尊重、同理、憐憫嗎?所以我們怎麼可能會去宣傳一個排他、仇恨、歧視的言論呢?我坐在那邊觀察他們一陣子,其實來來往往的人真的很多,但他們真的完全沒有要讓出所佔的位子。想著,讀書為什麼要來到一個很吵雜的環境呢?為什麼不去圖書館或是K書中心呢?然後他們每一個人眼睛盯著講義,耳朵都帶著耳機?
基督信仰的價值從耶穌道成肉身而來,整個基督教的核心就在於這件事實上。聖經為什麼要說帶著恩典與真理,說簡單一點,就是因為道成肉身我們才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這是因為這位做為創造的主放棄自己而帶來的生命。所以我們也唯有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世界才能夠見證耶穌真是上帝的兒子啊!這就是真理。激情過去了,我們繼續禱告,不要為著自己的意識形態禱告,要為著「道成肉身」在我們裡面的實踐禱告,關乎眾人的事,就是打開我們的眼睛、耳朵、心懷,去聆聽、關心,上帝國就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