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還是網路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3-15 15:38
因為如此,教會界也紛紛開始思考因應對策,像是雙連教會就從這禮拜開始停止了所有的「實體」禮拜。從這一週開始就採行網路直播禮拜,弟兄姊妹大家在家透過網路設備一起禮拜,基本上跟原來的禮拜沒有不一樣,就只是不讓大家都同處一室。有的教會是將人數分散,像是比較多人的教會則在主日這一天有將近 10場的禮拜,將人數分散到各時段的禮拜當中,而不要在同一時間內湧入大量的人群聚集。然而,天主教會其實早在前幾周就已經停止所有的彌撒了,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網路直播,而是鼓勵教會兄姊在家好好安靜默想禱告。在還沒有完全停止聚會以前也有教會是將禮拜程序縮短,為的是避免會眾或是詩班有比較多開口唱詩或是誦讀的時機。當然,若是還有實體聚會的還是必須要將基本的防疫工作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座位相隔等等。
在政府還沒有正式公告社區感染擴大而強制停止所有群聚聚會之時,教會目前的應變方式就是做好該做的防疫工作。每個星期禮拜結束後也都將會堂清潔消毒,各個週間聚會也都有提醒所有參加的兄姊做好基本功。若是強制停止聚會,教會長執會已經同意會上傳牧師講道於教會網站。
對一個傳道同工來說,面對這樣的處境該如何在這些事情上做到面面俱到呢?因著雙連教會首先停止了所有的聚會並採行網路直播後,就有跟同學們分享這個狀況。首先每個教會有每個教會的規模與組成生態,像雙連這麼大的教會當然會承受更大的風險,這個時間點也是超前做出風險管理。但是不是所有的教會都適合這個方式呢?而台北市內上百人的教會似乎也還沒有做出全面停止的措施,所以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在教會事務崇拜與風險管理之間的拿捏。最基本的是教會群體有義務參與在社會的規範與責任之中,像之前談到的「神明護體」這樣的宗教情操,實則不是教會該採行的方式。信心跟試探是一體的兩面,而又有誰可以真確的明白上帝的心意,既然如此,我們不就是該盡好我們當行的責任嗎?
從這個因應措施當中其實思考到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禮拜」。 加爾文很重視禮拜,甚至在當時還有法條記載人民參與禮拜以及祈禱會的規範,禮拜有給服事者參加的也有給一般會眾參加的。禮拜開始都會敲鐘而且一定要準時結束,不過這點在當時沒有那麼容易做到。遲到、缺席、漫不經心都會被公權力給約束,加爾文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可以討論的空間,他甚至對這些漫不經心或是害怕公權力而非真正誠心來禮拜的,會給予嚴厲的批評。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他在整個禮拜中最重視的就是講道,加爾文自己的講道習慣是整卷書卷的講道方式。加爾文除了對講道的極度重視之外,禮拜更是屬於全體會眾的公共參與。加爾文對於禮拜的理解,可以是以上帝的道為中心,建造所有參與的弟兄姊妹成為一個信仰生命共同體。
若我們依循著這樣的觀念來理解目前的因應措施,其實若是停止了聚會而採行網路聚會,基本上就失去了會眾可以共同參與而被建造的過程。但話說回來,加爾文所重視的其實是對於禮拜方式地進行以及其中所具有的環節,對於禮拜或是敬拜的本身,就是藉著上帝來建造群體。也就是說若可以達到這樣的功能的應該都可以說是他能接受的方式(這可能要以後在天上相見才能確定他對現今的禮拜有什麼看法)。 也就是說,一個網路的聚會要如何可以建造生命共同體呢?是要有互動的機制嗎?還是要有個極大的畫面螢幕讓大家都知道有出現在「現場」?
在這樣的特殊變動跟環境中,或許對教會而言所思考的其實不需要這麼複雜。政府希望我們停止聚會無非就是減少人員的接觸與互動,我們停了會眾的禮拜,卻還是要為大家預備該有的禮拜進行,這就意味著雖然兄姊不用來,但同工還是要來將這禮拜給「做」好。但這不就又會是人與人接觸的風險所在嗎?那既然有牧師、有長執甚至有詩班,那想來現場禮拜堂聚會的可以嗎?就算是少少的人難道要禁止入場嗎? 或許目前天主教會停止彌撒讓大家在家裡好好安靜禱告是最理想的方式了。
在這段時間內很誠實地說,真的是多了很多休息的時間。沒有那麼多的事工要進行或是準備,這也許是個很好的時間點讓我們好好想想教會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繁忙的事情上,又花了多少時間可以好好安靜、讀經、禱告。面對世界重大的疫情沒有人可以揣測上帝的意念或是代替上帝來審判,但我們始終確信即使大水氾濫上帝仍然掌權作王,我們呼求上帝的憐憫遍行在全地之上,我們也安靜在上帝的面前,要知道耶和華上帝是我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