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蘭的奇幻旅程

如果你問我在舊約中最喜歡的人物,第一名是雅各,再來是亞伯蘭,最後是約拿。為什麼最喜歡雅各呢?應該是因為他的「抓」吧!某種投射作用的感覺。至於還有約拿,是因為這人真是個真性情的傢伙,也很真實的反映了我們在內心不敢講出來的那種「憑什麼」的情緒。今天就來談談亞伯蘭吧!這一位閃族的後裔,作為上帝所揀選的民族的祖長,他又是如何地經驗上帝顯現以及介入他生命的過程。來到21世紀的基督教會信仰其實有時候沒有那麼真實,所謂的真實的意思是我們經驗上帝的過程跟聖經當中所出現的這些啟示其實已經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的信仰講求「效率」,像是更新的效率、恩賜的效率、禱告的效率甚至祝福的效率,速食性的、消費性的。我們的信仰講求的是「結果」,像是求印證、祈禱要有效、回應要明顯等等,可是這一些如果我們真的很仔細閱讀聖經,其實少之又少,不會說沒有但不是全部。

亞伯蘭的經驗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父親帶著家眷離開吾珥要前往迦南地,後來就來到了哈蘭這個地方就定居下來了。(參考創世記11:31-32)這是整個亞伯蘭出現在救恩歷史當中的場景設定,當然也包括前面的挪亞的三個孩子的家譜的記載,作為閃族的後代,是被揀選的一族。亞伯蘭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上帝出現對他說話,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段經文我們都非常熟悉,亞伯蘭聽見上帝這樣說也同樣帶著家眷起行出發,上帝沒有明確的說明哪裡但就這樣出發了。

我們會說他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要去哪呢?事實上他其實心裡有個計劃,接續著他的父親所計畫的離開吾珥前往迦南地或是更南邊的地區,那是亞伯蘭的計畫。但我們不可以說就是這裡了,因為那是我們已經知道「結果」了。我們必須向亞伯蘭一樣,也或許我們是更像亞伯蘭一樣,他並不是在家裡慢慢地禱告等候等到上帝出現印證或是明顯的指引才出發的,可是我們現階段的信仰多數的時候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看待上帝的計畫。當他帶著家眷照著父親原本的想法來到迦南地之時,上帝有出現跟他說要將這地賜給他,而且聖經說他還築壇求告上帝的名,但他繼續往南方前進。

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亞伯蘭在這時候很明確的知道上帝要將這片土地賜給他的時候,怎會不就居住下來,然後又在後來跟羅得有衝突的時候,讓他的侄兒先選擇要住在哪個地區呢?當然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是不是上帝出現要羅得選了東邊的那塊地區,整個事件的發展,在他們從埃及回來後又回到築壇的地方,到羅得的選擇之後,上帝更正式的出現對他說話,說 :「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這個過程稱之為「亞伯蘭的奇幻旅程」, 奇幻並不是因為有什麼神奇或是超自然的事情、事件發生,而是他在面對上帝的呼召所回應出來的樣貌,實在是有讓我們匪夷所思或是不太明白他到底是怎麼理解這件事的。對我們來說,如果上帝跟我們說就是這裡了,或說就是這個了,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會就這樣的感謝獻祭然後就離開吧!我們一定是緊緊抓住死都不放,而且一定到處作見證說這就是上帝要給我的。這段旅程上帝在重要的時刻都有出現,但亞伯蘭好像還是以他認知的方式前進,彷彿繞了一圈之後又回到迦南地,然而這當中出現了兩次有可能的危機,一是在埃及二是羅得的選擇。

很多時候這樣的旅程更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跟信仰回應當中,沒有一個人是在空空的等待上帝的聲音才要去做某一件事,我們都是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斷經驗上帝介入調整我們生命的步伐與方向。領受呼召要不要全職事奉,難道會把工作放著就在家裡禱告嗎?確定了上帝的呼召難道就等著一定可以入學受裝備嗎?這過程不正是我們被預備的時刻嗎?有誰領受呼召但不好好預備自己好可以入學接受裝備呢?又有誰想要找工作而不是好好準備投履歷面試?亞伯蘭在他的理解中去經驗上帝所說要去所指示的地方、要成為大國,這樣的理解包括了後來要後裔的處理上也是如此,上帝總是在人的歷史與準備中帶領人一步一步走向上帝自己。

這四個月的疫情危機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段旅程,我們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不可能只是空坐著禱告上帝大能的手介入,而是在我們日常的防疫準備中經驗上帝的醫治與平安,不是嗎?而這段時間其實也在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素常的信仰教會生活,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用「宗教情懷」來回應上帝,而不是用「信仰」來面對與上帝的關係,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出發點不同,前者是人,後者是神,但即使我們從人出發,上帝也藉著祂的憐憫幫助我們回到上帝的路上,我們都應該「即刻啟程」,勇敢的去冒險,踏上一段奇幻的信仰旅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