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事中看見新的可能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4-26 21:16
(解說:主日經文是約翰福音五章1-18節,右邊用水盆插花代表畢士大池的醫治,左邊五種花材代表畢士大池所在的長廊)
上個星期的插花服事,在禮拜後有稍微跟大家說一下,比較不一樣,看到兄姊紛紛來到台前一起拍照,也詢問花這樣的插的用意跟想法。很感謝上帝讓我們可以在禮拜的各個細項當中一同來服事上帝,藉著上帝賞賜給我們的恩賜,在各樣的事上都盡心盡力,為要討上帝的喜悅。
對於主日禮拜的插花,從小時候比較懂事一起參與成人禮拜開始,常常會想說為什麼禮拜堂的插花總是兩邊要對稱,是不是因為放在講台的兩旁,所以就要對稱呢?等到長大了也在神學院接受裝備,讀到了有關「禮拜學」的課程時,才發現也明白原來禮拜當中的各項元素都是可以有不同的設計與更新,就像是我們的程序、詩歌、獻詩等等,這些都會因為教會的節期或是主日禮拜使用的經文而有所調整,那作為視覺上以及空間上的服事,像是佈置、插花等等,其實也是可以隨著經文來發想跟設計。
這樣的過程就好像是許多基督教繪畫藝術家,他們會把他們對於聖經當中的紀載、事件、故事等等,透過他們對於經文的領受以及理解,而實踐呈現在畫布上,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幅又一幅的繪畫創作。同樣的,若是我們參與在教會的各項服事當中,也是透過我們對於上帝的領受或是對於經文的理解,藉著禱告祈求上帝賜下亮光,如此一來,就會發現我們在教會的服事當中,可以經驗到一個整體性以及合一性的建構。
從這樣的服事過程中也可以思考一下,我們在教會禮儀當中所看見的核心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關於禮拜或是教會生活總有一個傳統的SOP,這些通常都會在日經月累的過程中被「神聖化」了,以致於我們失去了在這些禮儀或是傳統中看見新的可能性。簡單說,禮拜程序可以調整嗎?事實上這個問題的背後要先問的是禮拜的核心是什麼?如果我們都很清楚禮拜的核心是上帝,那不可變的是上帝,其他應該都是可以變動的。當然,變動的基準就在於是否可以帶領以及幫助來到上帝面前的兄姊進入敬拜當中。
我們常常在談要更新、要改變,可是我們遇到這些所謂要稍微感到不習慣的事情就會產生不是很情願的情緒。也就是說下一次我們若遇到需要做些調整的時候,不要很快地就說類似「以前如何」的回應,而是可以想想跟思考不一樣的可能性,很多時候這個「可能性」會帶來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帝的道是活潑又有功效的,在真理當中我們也得以自由,這在在都在提醒我們很多教會生活的層面若是因為我們人的緣故而漸漸習慣了或是失去彈性了,就應當在聖靈上帝的面前重新被軟化而富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幾年致力於在我們的禮拜中有更多的變化以及可能性,整體的禮拜設計都可以維持一個整體的呈現,也許我們兄姊在禮拜中可以細細地體會從序樂開始到禮拜結束的默禱,教會同工很盡力地幫助大家一同敬拜。鼓勵大家,讓我們從安靜禱告開始主日的聚會,在默禱音樂結束後起身感謝上帝這豐富的敬拜。最後,我們插花服事的同工們真的都很棒,也不要感到很大的壓力,若在經文上的理解或事插花上的呈現,都可以一起來討論、分享。當然,所有一同作為耶穌基督肢體的我們,也都在各樣的事上盡心、盡意、盡性、盡力。
願我們所共有的教會生命是越來越新鮮、越來越活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