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信仰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5-03 21:29
最近發現去年在陽台被築起的巢又有留宿者了,但不知是不是去年那對夫妻?
覺得有趣的是,如果還是同樣的鳥兒,為什麼牠們會離開大半年時間再回來呢?如
果不是的話,那這些鳥兒又怎麼會知道這裡有巢穴可以安憇休息呢?記得好像有說過是白頭翁的樣子,根據維基百科裡面所寫的:
常成群出現在平原區灌木叢、丘陵樹林地帶,以及校園、公園、庭院、行道中的各種高高的電線與樹上。台灣的賞鳥人士常將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合稱為「城市三寶」。 白頭翁體長約17到22公分,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白頭翁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於陽台花木、樹叢盆栽之中,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如果見到一隻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久,另一隻白頭翁飛過來,兩隻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牠們在互唱情歌了。(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9%A0%AD%E9%B5%AF)
比較仔細地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這種鳥兒的習性,也許這樣就解答了前面的問題,可能真的就是去年來築槽的那對夫妻吧!無論如何,總是為這樣的生生不息感到歡喜跟感謝,不禁想到耶穌所說的「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生命的創造以及奧秘總是在上帝的手中,學著與之共生,每每都會聽見美妙的鳥鳴不也是一種稱頌與讚美。即使人有這麼高度的受造性,但也只不過是大自然中的一小份子。生命的旅程會出現什麼樣的關卡或是經歷什麼樣的情境,都不是我們可以操控或是預知的,這對我們來說樂觀一點的視為生命的冒險,悲觀一點的視為難以面對的困境。感謝上帝讓我們的「人性」就是這麼地直接又真實的活著,深深的體會人的有限與軟弱,這會是讓我們學習更加謙卑面對世界的課題。
最近在看一本有關「聖靈」的書,裡面的一開始談到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確立基督教的三一神觀之時,或是在我們的信仰告白當中,似乎把聖靈的位置放得比較沒那麼高位,書中的一開始就提醒讀者,當人們在談論聖靈的時候,就是在談論上帝。不過令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有說到歷史上重要信仰教義會議,像是尼西亞會議、迦克墩會議等等,很有趣的在當時基督教學派以及全是各自表述的時代,又加上政治環境的分歧,這些會議的背後其實都帶著某種政治協商或是整合的動機,透過一統在神學上的爭論分歧,使得政治上的統治可以更加的方便,許多我們現行的信仰告白或是教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而成的。三一上帝的神觀就是在眾多說到底父、子、靈是不是同一位格的爭論中確立的重要神觀。
這讓人可以思考的是像這樣沒有爭議的神觀會不會產生問題,對我們來說只是完全無法理解三一的實存及描述,但在這樣的人為會議當中要去確立有關上帝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信仰教義上框出了一套SOP,但事實上我們也同樣限制了上帝在人的理解中的可能性。但很有意思的是我們都比較喜歡而且需要一套標準答案,「可能性」對我們來說是帶著比較多的不安跟猶豫。老實說,要把一套教義內容解釋成異端,還真的不是普通程度可以做到的,講白一點,教會歷史上的有些異端其實比正統更加正統,只是政治不夠正確而已。所以不用擔心,上帝的全能總會帶領我們突破我們的限制。|回到「聖靈」的分享,在五月的教會節期中就是預備要迎接聖靈降臨節了,在教會當中我們很重視聖誕節、復活節,但聖靈降臨節其實也應該同樣被重視。耶穌的生到死,接續的上帝的臨在就是聖靈在我們中間,這個日子也可以說是上帝降臨在我們裡面。我們的禱告祈求聖靈降臨,是我們深切的期盼也是所要到達的彼岸,面對聖靈上帝的工作,我們可以想到跟經驗到的是什麼呢?在五月份的開始或許我們可以在這疫情舒緩的局勢當中依然細細地思想聖靈上帝本身,在希伯來聖經中的「風」,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之上,在新約裡面藉著聖靈感孕、天上的聲音標記了上帝的獨生愛子、教會的建立與興起,這一步一步都看見三一上帝的樣貌。
甚願我們都在聖靈光中經歷豐富的恩典,或青草地、或山谷、或藍天白雲、或烏雲密布、或同心結伴、或孤單行走,五餅二魚豐富的供應就是我們生命每一天最大的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