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之 路

今天是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請大家繼續為著原住民神學教育、傳道人培育的需要代禱。玉神派俊凱同學來到我們當中真的很高興,因為俊凱是我大學的時候參加大專「原住民生活體驗營」在台東溫泉部落認識的青年。當年在部落他是孩子王,而現在已經是投身神學領域的預備傳道人了。時間過得飛快,當初去部落也沒想到會就此與原住民結下這麼深刻的情緣,也因為台東溫泉部落的影響,讓我在神學院畢業準備受派之時,有機會可以自願被派至有都市原住民牧區的東門長老教會。

"ku iu ma ha, ku iu mah, ku iu ma ha ku iu ma ha lau pa ku........." 這是一首布農族詩歌,我第一次唱這首詩歌,是大學二年級的寒假,台師長青團契辦了一次南巡募款,是為了台東縣金崙溫泉教會建堂需要。這間教會是當時台師參與的原住民生活體驗營所服事的課輔教會,還記得那時候一行人住在才剛砌好水泥內外牆的教會二樓,每天早上起床時,就已經看到教會的長老準備要開始一整天蓋禮拜堂的工作,那一梯次的大學生們包括我在內,也都有榮幸可以參與在蓋教會的事工上,像是幫忙搬磚頭啦、打水泥啦。因為在經費上有一些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們就發起了南下巡迴詩歌分享,就有選了這首詩歌「kulumaha:回家」。

在傳道服事的初期可以接觸這麼多原住民事工,真的是上帝在溫泉部落的帶領,那幾年除了牧養原住民兄姊之外,還有機會參與台北原住民大專團契的輔導事奉,甚至到原住民族電視台帶領查經班。記得幾八八水災發生那年,原住民電視台堆出了一部電視劇「回家」, 透過電視劇的演出,將整個八八水災的過程呈現出來,著重的不是大水,而是在大水之後,許多部落的族人們,在面對災後重建或是能不能回到故鄉的心情的描述,藉著劇中人物的互動,來反應在八八水災之後的心路歷程。這裡面有一句對白:「再不笑,眼淚就要掉下了。」我看的時候,聽到這一句話,眼淚就掉下來了。

好幾年前我有機會回到溫泉部落參加教會聘任第一位牧師的感恩禮拜,這趟短暫的行程帶著感恩與眼淚,大家在週報上看到我的名字前面的幾個拼音,那是這個部落教會的長老起的名字。看到以前一起生活的孩子,現在都已經上了大學、有了工作,也有的已經可以分擔家裡的一些重擔,這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的事。或許這是上帝帶領的過程, 雖然當年是抱著期待跟好奇的心情參加體驗營的課輔,而且那時還剛開完膝蓋的手術,很怕因為行動不便而折返。但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很感謝上帝帶領的那段經驗,那不只是課輔而已,而是像家人一樣的感情。

站在教會外的走廊上,看著整個金崙溪的河床,原來過去美麗、清澈的溪水,已經只能在回憶裡看見了。現在有的,只是滾滾泥沙,從山的那一頭,不斷地沖刷下來,我問以前教過的孩子:「 你覺得這些泥沙要幾年才會回到以前清澈的溪水呢?」回到部落的晚上,跟孩子分享很多過去的回憶,但也談到了在八八水災整個部落是如何一起度過驚恐、害怕、與聯外中斷的生活。下部落是危險區域,當時整個大水蔓延,要進入上部落的橋也被衝斷了,所有的族人都在教會裡面一同生活,有年輕人步行到外搬回物資,在教會裡就是不分彼此地互相照顧,吃飯、睡覺、用水溝水洗澡,一起挺過這次的水災。這孩子跟我說:「 那水災真的很恐怖,不過心裡還滿開心的,因為所有的人都在教會裡一同生活。」這是堅強跟勇敢的笑容,還有分享跟互為肢體的滿足。

回到溫泉,實際走了一圈大水淹過的痕跡,邊走邊想像著當時大水蔓延的樣子,一戶人家的屋子地基都淘空了,任誰也不會想到水就這樣從家的後門奔流而過。感謝上帝人都是平安的,但也真的可以體會看著已經不復以往的環境,又經不起下一次的衝擊,那是什麼樣的心情,連我只是回憶停留在十年前的美景,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在驚恐與期待的張力,更何況這些長年住在所謂重災區的族人們呢?現在若回到太麻里或是溫泉部落,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了。也很難想像在那一年的大水中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跟辛苦。八八水災會過去,部落會重建,回家的路一次比一次更加寬廣,這不是說政府的安置或是蓋了什麼新的路段,而是我們在經歷患難時深切與上帝同行的信心與腳步更加踏實、穩固。

太陽露臉了,每天早晨起來,明亮的空氣,伴隨著徐徐的微風。坐在南迴鐵路的火車上,遙望著溫泉教會的十字架,這才發現,「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 原來那就是帶領著我們回家的方向。回家,真的是一條辛苦、沈重的道路,但卻帶著甜蜜又歡喜的盼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