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5-24 19:20
作者:潘霍華 導讀.選讀:鄧紹光 譯者:范鳳華
出版社:基督教文藝
介紹人:呂谷風
本書是由潘霍華的四種作品集合而成,有「追隨基督」、其在獄中書寫的書信、雜文以及詩歌,雖然看似隨興之作,卻富含神學意涵,也因為有許多神學邏輯的論證與神學家代表神學觀在其作品中,因此對於許多神學家還尚陌生的我讀起來不是很輕鬆,尤其是書信與雜文,看似沒有圍繞一個大主題,但當將每一段都細細消化與理解後,其實可以看見有所聚焦,以下就以文體分成二個部分來談我在這本書中所看見的。
一、追隨基督
這個部分談及一個追隨基督的人,應該如何追隨,在面對不同處境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作者指出,人的天性就是會在每一件事情上,極盡可能的找出最舒適的方法,也包含了順服,但順服本就不會是舒適的,因為人與基督相遇的結果是老我的死去,也就是習慣的改變,當人降服在基督裡,也就是與基督的死連結,而放棄自己舊有的生命進入死裡面,這個死是指對自己意志的死,如果沒有埋葬一切私慾,就沒有辦法真正跟從基督,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要他赴「死」,由此可見作者是以非常高的標準來評定一個人是否追隨基督。舉例來說,面對人與人,弟兄與弟兄之間,即便是動怒、口出惡言,都是逾越界線的行為,若公然侮辱弟兄等於謀殺弟兄,便喪失與上帝的關係。而面對邪惡與攻擊的方法,是任其自然止息,而不應該緊抓著自己的權力,因為作者認為這樣才是依附基督信心的見證,才能建造團契生活,我想這也是他殉道的信仰依歸。而對於敬虔生活,作者認為本來就該敬虔生活,而且還要讓人看不出來,免得我們以此誇耀自己行為自以為義。在這當中最困難的莫過於,門徒不能像法利賽人以為行為可以帶來義,而是因為追隨基督,以基督為義,所以心甘情願的行出這些行為。
於是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基督徒與尋常人在處世應該是有明顯的分界,應該分別為聖,因為門徒的路是窄的,而且即使已經走在這窄路上很久了也隨時可能迷路,於是門徒總是少數,因為「追隨基督就是跟他一起死,向肉體向罪向世界死了」。基督徒領受洗禮的意義也與此相同,因為「活在基督洗禮的能力中,就是活在基督死的能力中」,正如上述所說,洗禮就是一個人與他的舊世界一同死了,所以不論是洗禮乃至殉道,都是同一個患難和同一的死,而身為追隨基督的門徒,也就是不停的在經歷那受基督改造出死入生,不停向老我而死,向基督的樣式重生的人。
二、獄中書簡
此部分為作者寫給朋友的信,雖為書信,卻充滿了信仰思考與神學觀點,在這裡我看見作者強調的一個思想,關於人的罪。聖經與耶穌如何看待人的罪,其認為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把人類的一切價值觀顛倒過來,讓人知道自己的罪,卻不定罪,反而是要救人脫離罪,而脫離罪的方法並不是注視除罪、掩飾罪與改正人的缺點,乃是注視上帝,唯有注視上帝才是真正的悔改,而且注視上帝並非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過著什麼樣特別神聖的生活與謹守什麼樣的宗教規條,而是要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如同一般人,切切實實的作一個人,從積極的生活中實踐信仰,並從實踐信仰中體驗痛苦,當我們體會了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交託,才能真正悔改,才能真正學習信心與成為基督徒的意義。
我想這本書的書名,正是作者本身最佳的寫照,也正是這樣活生生的文字,特別有說服力的在講述追隨基督,就是要追隨苦難的道路,因為唯有在苦難中,我們才能真正看見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