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請祢來

有一首歌這樣唱:「聖靈,請祢來,充滿在這地,我渴望更認識祢,更深的經歷,聖靈,請祢來,改變我心意,開我眼睛,開我耳,讓我更多認識祢,我呼求聖潔、聖潔、聖潔歸我主,我尊崇祢,榮耀、榮耀、榮耀歸我主」。 從聖經裡面的記載,我們知道耶穌在他要離開這世間之前告訴門徒們,他要差派聖靈來接續他的工作,要成為眾人的保惠師。

新約聖經中的使徒行傳,與其說這是一部初代教會建立的歷史,倒不如說這是一部聖靈運動的見證。如果我們有仔細閱讀使徒行傳,就會發現在聖經裡面聖靈的角色在這一卷書是出現最多次的,從五旬節聖靈降臨在眾使徒身上開始,聖靈就接管了整個宣教的工作,例如保羅、彼得等多次在異象中看見宣教的方向,而且還常有記載說哪裡的人信了主但還沒有被聖靈充滿,然後使徒們就去那邊為他們禱告。讀使徒行傳真的很有意思,我自己覺得最好的閱讀方式,就是拿兩本聖經,一本翻開到使徒行傳,另一本翻開到後面的地圖,如果可以,就自己預備一張大圖,然後就跟著經文裡面的記載,好像尋寶一樣,在地圖上畫出路線,也標示出各地方的城市、事件、人物等。如果我們可以完成這樣一張宣教路線圖,對使徒行傳就應該會很熟悉,也會發現聖靈如何帶領使徒們,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從猶太傳到世界的地極。

不過隨著教會慢慢的建立,聖靈的工作也越來越多樣式了。在神學研究的領域上,「聖靈論」 也成了各家神學思想的不一樣走向,例如在教會歷史的發展上,就出現了靈恩派。當然,這個名稱跟聖靈本身的關係有多少還是值得思考的,就像最近查神學辭典當中有關聖靈恩賜的解釋,就提到以聖靈降臨的角度來看,其實沒有靈恩、非靈恩的差別,因為聖靈的工作是在每一個相信且接受的人身上。但是問題來了,什麼才叫做聖靈的工作呢?耶穌自己說,聖靈就像風隨著自己的意思吹,我們看見樹葉搖動就知道風來了,那我們看見了什麼就知道聖靈來了呢?

我自己不會隨意的想要用靈語禱告就可以用靈語禱告(這裡沒有用方言,這是因為在使徒行傳裡面,說方言的意思是說各地的鄉話,而如果是只說沒有人聽得懂的話,則稱為說靈語), 其實自己曾經在大學時跟上帝求過這項恩賜,但後來還是沒有什麼結果。真的就像是保羅說,上帝憑著自己的意念,將聖靈的恩賜賞賜給不一樣的人,強求也求不來的。這一項恩賜可能是現在最簡單說是有聖靈充滿的明顯工作,而且在教會歷史中也是慢慢形成靈恩最重要的特徵項目。


在讀神學院期間,
曾經去參訪過一個教派,他們就很強調人除了受洗之外,還要受「靈洗」, 而受靈洗最重要的就是要會說靈語。在禮拜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讓大家開口用靈語禱告,那一次真的震撼到我了。因為主禮者在台上敲一下鐘,就開始轟天雷動,震耳欲聾的靈語禱告聲,充滿著整間教堂。過一段時間後再敲一下鐘,瞬間整場的靈語聲馬上就停止下來,繼續接下來的禮拜程序。在禮拜要結束時,主禮者會邀請還沒接受靈洗的兄姊到台前為這些兄姊禱告,祈求他們也都要領受說靈語的能力。

很有意思的是,在聖經裡面的確也是有記載使徒為人禱告後就被聖靈充滿了,說靈語的恩賜也是有賜給教會的許多兄姊。所以如果現在有教會很強調這一項,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是不要把領受靈語作為是聖靈「唯一」或是「必須」的工作。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聖靈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所彰顯的也各不相同。聖靈把智慧的信息賜給一個人,同一位聖靈把知識的信息賜給另一個人。同一位聖靈把信心賜給一個人,把治病的能力賜給另一個人。聖靈賜給這個人行神蹟的能力,給那個人傳講上帝信息的恩賜,給某人有辨別諸靈的能力,給另一個人有講靈語的能力,又給另一個人有解釋靈語的能力。」(哥林多前書12:8-10)可見得聖靈的工作如果以外顯的恩賜來看就足足有至少九種,可是我們能說唯有這九種外顯形式才算是有聖靈充滿的人嗎?千萬不要忘記了,保羅在加拉太書也說:「至於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博愛、喜樂、和平、忍耐、仁慈、良善、忠信、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若是結合耶穌所說的什麼樹節什麼果,能夠結出聖靈的果子不就意味著這人是根植於聖靈中的嗎?所以這樣的人是不是也是可以被稱為是聖靈充滿嗎?

基督教會面對最大的挑戰其實並不是來自外部的世界文化的影響,儘管什麼消費主義充斥、流行文化盛行,但這些都不足以破壞或是改變福音的本質與內涵。而我們要面對最大的挑戰,反而是來自基督教會內部所發展出來的不一樣的基督教神學觀,像是對「聖靈」的觀念就有很大的出入。不一樣其實是很好的,因為信仰是人對於上帝的工作的回應,自然有不一樣的形態。可是我們很喜歡將自己的觀念加諸在他人身上,好像一定要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信仰。我們的上帝真的很大,可是我們自己把上帝信的很小,還告訴別人說上帝就是這麼大。

聖靈降臨節,當我們也祈求「聖靈,請祢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接受聖靈各方面不一樣的工作。因為上帝所賜的,遠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