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08-08 17:24
作者:劉炳熹
介紹人:高麗娟
作者劉炳熹牧師在台東成功鎮新港教會牧會超過10年,期間除了牧會也積極推動教會與社區共生共榮的各項事務,包括社區歷史、老屋維護與修復、老人關懷、兒童教育等等事務,在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劉牧師多年辛勤耕耘的成果。這本書「眺望太平洋的書房」是劉牧師個人整理的講道集之一,聚焦在傳道書及雅各書的逐章經文講解與生活反思。本書內容以劉牧師擅長的「四頁講道法」結構呈現:先從古代經文的困境出發,反省當代世界困境,接著歸納出古代經文的福音,最後進入應用於當代世界的福音。
「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的傳道書,對劉牧師來說,是對牧者的激勵與邀請,當他思考到新港教會的過去與未來,這卷傳道書讓他進入一種對「虛空」的「再理解」;對一位牧師而言,無論在教會牧會多少年,終究會離開,在關上門離去的那一刻,負責任的牧師必定會想到「這些年來我究竟做了甚麼?」,以傳道書的說法,心血與汗水說來也是虛空,這種生命與時間的徒然付出會成為內心無盡的糾結;劉牧師的「再理解」領悟到看得見的「成果」固然是管理學所標榜的「當責」 (可以數的),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牧會這樣的事工,更不可忽略看不見的「價值」,而價值正是領略「虛空」之後,才能破繭而出的喜悅與盼望。我 (麗娟) 個人所熟悉的建構論知識觀點,強調價值不是「它」自己原來就有的,是被「賦予」的,意思是,價值因人而異,人也會因為時間和生活境遇的改變對某些事物的價值再行估量,人若要理解事物的價值,需要「說出」它的故事,而且「重新再說」也是必要的,以達到「再理解」。這裡說的「重新再說」並不是「重複地說」或「複製貼上」,而是以新眼光、新視框去說它,如劉牧師指出,是開往水深之處,「在真實的虛空裡,找到生命的狂喜與永恆的盼望」。
劉牧師的在地故事說得好,寫推薦序的蔡銘偉牧師認為不是劉牧師的天生口才好,而是因為他與社區的「手」「腳」功夫動得好,他以行動去挖掘社區的人與土地的故事,信仰連結當地的行動,上帝的故事變成又真又活的在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