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常中的新意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11-22 19:51
最近在打ATP倫敦網球年終賽,這是網球職業賽事的最後一項大比賽,攸關選手的排名以及獎金收入。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後半年的比賽幾乎都是關門賽,少了大筆的門票收入,選手的獎金也少了將近四成。不過,說一個數據讓大家知道這頂端的職業賽,在今年年終賽的小組賽當中,只要贏了一場比賽,就可以拿到將近台幣450萬的獎金,是不是很嚇人,而且這是已經縮水的獎金喔!不過,能夠打進這麼頂尖的賽事,當然也必須要有很強大的實力。
如果我們對網球有興趣或是有在看這些公開賽或是ATP積分賽,就會發現多數頂尖的選手都有自己比賽的「儀式」。像是當今的紅土之王西班牙的Rafael Nadal,在發球時都會在拍球的過程中,觸摸自己的鼻子跟耳朵,次數跟順序都是固定的,而且在他的休息區,會在座位前的地上擺兩瓶水,這兩瓶水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跟角度。另外一位當今世界第一的球王Novak Djokovic在每一次贏得比賽後,就會在場中間比出向觀眾歡呼的手勢,四個方向都會一次。在最近的比賽中很有趣的是,連關門賽沒有觀眾的狀況,這位球王也是會以同樣的方式來感謝球迷的支持以及慶祝比賽勝利。
或許這些小動作看起來像是「迷信」,想說連這麼頂尖的選手也會有這些儀式性的動作,那個水瓶沒有擺好位置,其實對選手的影響是存在的。對於職業選手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儀式跟堅持其實是會加分的,因為這是他們運動生活當中的「節奏」,節奏跑掉了,就是他們運動狀態跑掉了,這對比賽會有很大的影響跟落差,甚至會因此而輸掉了重要的賽事。當他們需要在一整年的比賽中維持高度的專注力,平常的練習當然不可少,可是這種接近一種信仰的儀式慣常性行為,卻也是讓他們可以專注的方式。
覺得這是很有趣的觀察,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不論我們有沒有對球賽有興趣,像這樣人在生命、專業領域等等所建構出來的「運作系統」,其實很值得我們去觀察與思考,就連我們的信仰都會有自己所建構出來的一套系統,要能夠維持我們的信仰繼續前進,就是我們把上帝、耶穌、聖靈、聖經、教會等等,全部建構出一套完整的運作模式。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而整體的教會就是個更大的運作體系,再上去就是中會、總會,甚至到整個教派,不過我們要思考的不是那麼大的範圍,而是在我們生活的教會以及我們自己。
對三一上帝的認識、觀念,對聖經的熟悉、理解等等,這些都會是我們建構體系重要的因素。最近在看校園出版社新出的書:「天堂,有甚麼好期待的」,這本書的原文名稱是Surprised by Hope,是當代神學家N.T. Wright所寫的。這本書其實在談基督徒對於「復活」的理解,從而去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如何活出這復活的信息。看這本書其實不太容易,不是因為書的文字很難懂,而是因為書裡面提到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天國」概念跟理解,其實都離「復活」很遠,甚至有的還根本不是基督教的東西。哇!讀起來還真的是會產生很大的抵抗跟畏懼,為什麼呢?因為這在挑戰我們所建構的「體系」。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與維護我們自己的「運作體系」,不一定是因為我們有多維護真理,我們真的很懂我們所認知的,多數的時候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其實需要被調整,說穿了,可能就是面子問題。說的深奧有學問一點,就是我們的生命太過於驕傲了。驕傲其實會讓人停滯不前,甚至無法與人對話、溝通,這是很微妙的狀態,因為這很難分辨。就像是「敬虔」,當敬虔的表現已經不是對上帝,而是讓人看見的時候,就已經是驕傲的範疇了。這樣說起來,其實我們真的很矛盾,我們所仰賴的體系讓我們可以不斷向前進,可是我們又必須時常去檢視這體系中的各個部分,是不是因為長年的使用已經耗損了呢?
在恆常的年日中要看見新的創造,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自己在每一天的時間中幾乎都是固定的,特別在教會的服事中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都是維持在固定的狀態。像是參與聚會、準備資料、講章預備閱讀等等,都是很例行的。可是在這些看來沒有太大變化的運作中,我們又要如何可以找到新的創造跟亮光呢?這就是在面對明年的教會異象在思考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套固定的教會生活模式,要如何讓我們在恆常中可以發現「驚喜」,就是明年要努力的方向。在事工上,在我們的生命裡面,都是需要去找到新奇、新鮮的契機。如果我們所宣稱上帝要做新事,是真的臨在我們當中,那我們的生命就必須去合於這樣的宣告,而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呼召。
頂尖的選手會在運作體系、儀式中隨時調整狀態,頂尖的基督徒呢?這不是要說我們很屬靈、很敬虔,而是我們對生命的掌握跟調整,是願意而且敏銳的,這才是所謂的「top」,在才能之上是真正降服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