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me Jesus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0-12-12 23:59
這個標題是一首詩歌的歌名,今天我們有教會青年要在上帝面前告白宣認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就很直接聯想到了這首歌,「給我耶穌,其餘免談」。這樣的心境大概就像是保羅一樣吧!除了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信息,其他一概都不在這福音的內容之內。很開心當我們在面對上帝、耶穌以及聖靈的工作的時候,很認真去體會跟覺察「時間」,在這個待降節期我們都可以再一次的思想「道成肉身的耶穌」以及「榮耀再臨的基督」,讓我們的生命都願意向著耶穌,除祢以外別無拯救。
對於耶穌,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期待,對當時在被殖民與受壓迫的環境之中,彌賽亞的來臨,是很重要的盼望。可惜道成肉身的耶穌並不符合當時宗教領袖的期待,可能也不符合多數人對於可以脫離羅馬政權統治的期待,走上十字架,可能也不會是太意外的結局,但也因為這樣的死亡,卻帶來足以撼動世界的力量,直到今日。對於彌賽亞的期待,或許從古至今都是宗教界重要的議題。記得有部電影叫做「落跑教宗」,會去看這部片子是因為有機會去觀賞試映片。其實我還滿喜歡這部片子的,不只是從心理學,其實也是從教會政治面去思考,當然也包含了人們在信仰中對於宗教全職傳道者的理解。不過有一點倒是刺激我的一些思考,就是有關討論教宗的落跑會不會對於這些萬眾矚目的信眾的期待是一種傷害呢?我記得在日前梵諦岡教宗在辭職之後,經歷了一連串的時日遴選新教宗的過程,網路上有一張合成照片很有趣,左邊是上一次遴選教宗後所有梵諦岡人民在底下雙手合十祈禱者,右邊是這一次選舉後所有人高舉著智慧型手機拍照著。或許張貼這張照片的人是有點kuso的意味,不過我覺得倒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為什麼這些信眾會這麼期待教宗呢?
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教會來看的話,最直接對應的狀況應該就是聘牧了。在這樣的過程中,是不是也都期待著哪一位牧師來呢?如果我們很期待,那我們期待的是什麼呢?記得信仰的前輩曾經說過:「我們必須要承認一件事情,就是多數的會眾可能都是所謂的牧師信徒」。聽到這話的時候嚇一跳,不過後來仔細想想,好像真的就是如此。梵諦岡教宗辭職所帶來的影響這麼地大,當然這中間有很多我們不熟知的原因,儘管就相信是如教宗本身所說的因為身體的緣故,那就是離開這個位置而已,然後由下一位遴選上來的教宗擔任這位置。可是卻發現,教宗的下台與上台,牽動著這些廣大信眾的心,甚至國際的注目,無論從信仰來看還是從梵蒂岡的政治牽連來看,都有著很深的期待與影響。
不過這樣說也有些不公正,因為我不是天主教徒,所以我無法體會教宗到底對這整個宗教信仰的意義有多大。話說回來,如果換成我們的處境,我們也是同樣對教會的牧者有著很深的期待,所以問題意識的層面應該是相同的。思考這個問題就讓我想到在大學團契時,對於輔導也是有很多的期待,或許是因為我們每個星期都有固定一起分享的時間,而且是從入學連續每一週直到他離開到南部的服事禾場。在反思與他的關係的過程中,發現對他的需要跟期待越來越多,甚至已經超過學生跟輔導的關係。在情感上的需要好像密不可分,在屬靈信仰上的需要也是有很大的影響。雖然我很清楚知道一件事情,在他的身上完完全全可以感受到的是上帝愛人的心,他對我的愛都是因為上帝很愛很愛我。我大五那一年,他離開淡江要去高雄服事那邊的大專青年,我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太敢看到他,因為我知道那種分離的難過,是我最無法承受的。可是他卻提醒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知道我無論在信仰或是各方面都太依賴他,在他離開前最後一次的見面分享,他深深地擁抱了我,然後告訴我,無論他去哪都永遠愛我,都是我的屬靈導師。可是他要我記住,人的愛都是有限的,只有定睛在耶穌基督身上,才會讓人真正的成長,也才可以真正地為主作工。
最近在思考,像聖經中的保羅或是彼得,好像都不曾用「牧師」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的身分,反倒都說自己是上帝選召的僕人,特來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都宣稱耶穌是群羊的牧者,那就讓耶穌真的來牧養我們,而我們反而比較像是施洗約翰的角色,「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不是嗎?為什麼要稱為基督徒,就是在稱呼這一群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在初代教會這一群人是很容易被認出的,他們是見證,在在都見證耶穌基督的福音。換句話說,他們在預備那個時代的人們來朝見耶穌基督。同樣的,我們也在做見證的工作,為要預備人們來到上帝的面前。我一直認為信仰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信仰是要第一手的,是要自己來到上帝的面前與上帝對話的,或許我們將所有的期待都放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我們就不會這麼容易受到人的牽動跟左右了吧!
多事之秋是最近很深的體會,就多愁善感了一點,有很多的感觸跟無法回答的嘆息。以前有個廣告,叫「豆豆看世界,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回到Give me Jesus,擁抱每一個生命。這首歌很好聽,大家可以上youtube去聽聽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