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 得 其 反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1-03-14 23:55
晚上自己想著那一個小時所經歷的事,這幾年下來這是第一次感到這麼地混亂與不安,翻開聖經,不知道要看哪裡,就翻到詩篇51篇:「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的時候顯為清白。」深思自己是在這個祈禱會的過程中太仰賴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像以前用很多的時間來預備,但最重要的關鍵是這一兩個星期面對道自己很黑暗的那一面,使得自己的心思、所作所行都偏離了上帝的心意。在連日的陰雨之後陽光綻放,但沒有帶來生命的清新與光亮,反倒是在明知會被侵蝕的狀態之下,而陷入在罪當中了。
想到德雷莎修女所寫下的手稿,當中談到生命裡面很深層的幽暗,那是揮之不去的存在,即使在人看來是那麼地敬虔,又盡心盡力服事上主,仍然會在幽暗當中而不知所措,所以她不斷地禱告上主:「來作我的光」。這樣察覺自己又願意揭露自己實在是很難的事,即使說了,也很難說到最關鍵的問題,但這樣的幽暗卻是真實存在的,如果現在正在經歷這種過程,只有祈求上帝「來作我的光」,但在這之前,甚願那赦免人的上帝饒恕赦免自己的過犯,與得罪上帝的事。「你所喜愛的是內心的誠實;求你在我隱密處使我得智慧。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求你轉臉不看我的罪,塗去我一切的罪孽。」
「對罪憂傷」這是以前在學校時很常聽到的教導,可是在生活中卻很常被遺忘,人們在罪中的敏感度,其實不是在指控自己有多糟,或是增加自己的罪咎感,而是更加地清楚明白上帝拯救以及赦罪的恩典。更積極的層面是在亦步亦趨的過程中警醒跟隨上帝。這個心境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去說明,忘記是聽哪一位牧師曾經說過的,我們太少在講壇上談到「罪」的深遠影響,這不是在細數人們每一天所作的事是 什麼,而是談論人的本質以及在恩典當中的關係。因為當我們每一次談到罪的時候,總是落入定罪的面向去談這些事情,所以我們會落入了「罪行」、「罪性」的爭辯之中,更不用說自己定義了上帝會怎麼回應的「罪」了。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為什麼這麼積極地從事宗教改革,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做為當時的修士,卻發現教廷所說的贖罪券根本無法真正有效永遠地為人赦罪。而他自己也是一再地經歷到生命裡面有某著幽暗的勢力,我們的聖詩603首(2/28日主日禮拜有唱)《上帝作咱安全要塞》,就是在描述路德他自己所面對如魔鬼般勢力拉扯的生命見證。如果馬丁路德沒有對自己所經驗到生命的實況感到敏銳的話,他就不會成為張貼九十五條綱要的關鍵人物,也不會這麼堅持地用自己的生命去進行宗教改革。
或許在這樣的混亂當中,是自我覺察的功課與學習,這可能涉及了內在生命以及服事態度與內容的問題。不過實在很抱歉閱讀文章的兄姊,因為有些事情可能沒辦法這麼公眾地陳述出來,所以大家可能只有慢慢想像跟體會了,不過也不要太過度的猜測是什麼問題,一切就在禱告當中紀念就好了。不過這也讓自己繼續去思考的問題是,當一位服事者的生命有些狀況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因為需要安靜而臨時地離開這個服事位置呢?會不會因為眾人的期待或是壓力,因為要去承擔這些,而使得服事的人像是要不斷地掏出東西來,可是在自己已經要枯乾的狀態之下,這個問題所衍伸的是信仰群體的環境,有沒有足夠「安全」到可以讓服事者可以真的放下所謂的「重擔」,然後也因為這樣,也會引伸出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同工可以一起來參與這個事奉呢?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上帝啊,你是拯救我的上帝;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唱你的公義。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就傳揚讚美你的話!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大衛的禱告在最後呈現對上帝的敬拜,在他所經歷那麼嚴重得罪上帝的過程後,可以如此地尊崇上帝,在聖經裡面實在很難看出心境的轉變與時間,但這若是作為上帝啟示的見證,相信就必成為所有同樣正在經歷幽暗的人的安慰與盼望。甚願我們都在禱告中彼此紀念,也在禱告中真實地經歷我們生命的混亂,以及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