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

這個星期轟動全台的新聞應該就是「鮭魚之亂」了吧!知名迴轉壽司店推出了「鮭魚」優惠活動,若姓名當中有「鮭魚」二字,且是同音同字的就可享有該次同桌餐點免費的優惠。還在想說誰的名字會有這兩個字,新聞就開始陸續出現有人去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有「鮭魚」二字,而且多數都是大學生。這個轟動全台的消息也在這兩天上了國際版面,大致上是說到台灣目前最為人所知的是整個新冠狀肺炎的防疫工作,再來就是這個壽司店的「鮭魚之亂」了。

這一個禮拜陸陸續續有在看網路上的一些評論,跟大家分析一下大概有幾種看法。最多的就是對於名字的不尊重,這樣的說法是比較常見的,也是較合於我們社會所謂的家庭倫理,因為名字來自於父母,這樣隨意亂改自己的名字,一方面是對於起名的父母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輕看了自己的名字。第二種是比較所謂「自由派」的看法,就是認為這些人都是成年人,而且他們在這件事情上「敢」去做,而多數的人可能都沒有這樣的勇氣吧!昨天早上看到一種應該是我覺得算是最一針見血的,就是「價值」,是一位律師所寫的,看起來比較像是要回應許多拿著道德倫理標準看待這事的面向。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鮭魚」的價值太小,若是「特斯拉」汽車公司提出了這樣的優惠,凡是名字有該公司三字的,就免費贈送旗下車子一台,看大家會不會搶著要去改名字,聽起來很諷刺,但說到真正的重點,「價值」,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無論是有形還無形的,而且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衡量標準,為了更高的價值,人們是不是會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呢?看完之後,笑了一笑,還真是「突破盲點」了。

根據我國戶政機關的相關規定,一人一生改名的次數只有三次,當然,有些特殊原因可能可以申請更改名字。這就讓我想到讀神學院的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就是去教會的時候,有一位信仰長輩私下建議我去改名字,因為我的名字有「龍」,這個在聖經當中是不好的,而且是撒旦,然後就對著我說「以後是要站講台的,這樣龍,就是撒旦怎麼可以站在講台講道呢?」我當下心裏真的很無言,然後想著「這番話還真的比撒旦還要恐怖耶!」名字,真的代表這個人嗎?在早期的社會可能有叫做「罔腰」、「罔市」,大概就是家裡重男輕女的觀念,怎麼又是生女孩子,就隨意養好了,或是叫做「招弟」,就是希望可以下一胎是男的。那就會想,這樣的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對這人本身會是正面的嗎?那可不可以因為想要擺脫傳統價值的窠臼而去把這名字改掉呢?還是必須要一生背負父母的期待呢?


姓名帶有風水、命的觀念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可能連基督徒也會在名字上有些不一樣的期待,只是這些期待要用什麼樣的信仰去理解呢?就像這位信仰長輩對我說的話,那不是真的因為聖經上的「古蛇」或是「大龍」所意涵的撒旦,而是因為對於這種姓名風俗的觀念,致使在用信仰的方式去反映了這些,說穿了,其實意義是一樣的,那這樣的角度適合嗎?還是說我們是像雅各被改名叫做以色列一樣的,那是紀念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以及顯明我們生命必須很真實地回應上帝呢?也就說,名字,所反應的是我們對生命、對事件的看法,而我們其實必須很真實地去面對這些。誠如前面那位律師所提出的「價值論」,我們不敢說出口的,有人幫我們說出來了,所反應的是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真的都是充滿利益、價值的,就連信仰都是。那奉獻越多祝福就越多不也是一種利益與價值的取捨嗎?

如果我們真的要去改名,那會是為什麼呢?或許看待這樣的「鮭魚之亂」不需要戴上太多的眼鏡,會不會有可能這學生其實沒有什麼資源可以享受日式料理,只要透過改名就可以,那這樣的滿足會不會其實隱含了很多令人心酸的故事呢?這樣設想大概太過於虛幻了,但若我們認為名字可以反映我們的生命的時候,那我們該如何來看待我們的名字呢?對我自己來說,如果我有機會或是被允許的話,我可能不只會改名字,連姓氏都會去改掉,去改成媽媽的姓氏。以前在讀書的時候,學校教官問我的話:「為什麼你的家長聯絡人是不同姓呢?這是媽媽嗎?」或許對我來說,這以「江」為起頭的名字代表的是我生命被扶養長大的倚靠,是我在學校裡面可以抬頭挺胸的名份,我不需要為著自己填上的名字感到像大人們所認為的怪異,而是真實地訴說我自己是誰。(有這個念頭可能有一方面是因為上面還有一位哥哥,那我從母姓應該還好吧!)

上帝透過耶穌給我們的名份是「上帝的兒女」,深信這就已經代表了一切了,無論我的名字有沒有龍,都不會改變上帝的愛。若真的出現了有如撒旦般的嚴刑與作為,那絕對不會是因為名字,而是因為人本身。因此,人要走向哪裡,是我們生命的努力與實踐,名字乘載了許多生命的故事,我們當然有權利可以做出回應,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認真地活著。

如果有一天,大家發現我真的姓江了,就不要太過於意外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