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住宿

日前看到一個韓國的實境節目,叫做「西班牙住宿」,內容是節目團隊在西班牙著名的朝聖之路租下了一棟民宿,由韓國的藝人去經營接待這些朝聖者。在看的時候想說怎麼去住宿的人以韓國人居多,原來是在這條著名的朝聖之旅當中,亞洲人以韓國人最多,這也是自己很想要去走的一條朝聖之路。有人說基督徒一生一定要去一趟以色列,走訪一下朝聖之路,參觀聖經時代的各大地點,以及事件發生所在之處。我在研究所專攻伊斯蘭教的老師也說過,伊斯蘭教穆斯林也是這樣認為,在一生中一定要有一次朝聖之旅。

不過,「朝聖」,其實也是有很多種解釋,不單單是宗教因素的。我猜想這個行動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社會的層面,最簡單的就是流行歌手的演唱會,有什麼大咖的來到台灣,就一定要有這種「朝聖者」的期待與準備,像好幾年前吉他一代宗師Santana來到台灣開演唱會,只要有在學吉他的人,想盡千方百計都要弄到門票,一睹大師的風采。因為這是他難得來到台灣,而且真的又很厲害,整個南美洲的樂風,加上多樣化的演奏方式,真的讓人不賭不快。像這樣的樂手或是樂團真的會讓人為之瘋狂!或是像幾年前小提琴大師帕爾曼來台開音樂會,也是趕快去搶票要一睹大師精湛的琴藝!

除了音樂,美食也有可能成為朝聖者的目標。如果聽說哪一家的食物超級美味,食材又新鮮,就會看到那店家外面只要到了用餐時間就大排長龍,像我們街上的小陳牛肉麵,應該可以算是虎林街的重要美食地標了。上一次跟朋友去中山北路靠近南京東路的地方吃飯,就看到一間從日本引進的拉麵店,外面全都是排隊的人潮,這在台北市應該不會是什麼罕見的場景。從冷的、熱的、鹹的到甜的,甚至夜市裡面的小攤子,也都可能成為美食界的聖地,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美食導覽,告訴觀光客哪裡有好吃的東西,而且是「必吃」!

「朝聖」的心態,很有意思,是什麼樣的心態會讓我們去朝聖呢?東西真的很好吃、音樂真的很好聽,又或是聖地的水、沙子、油比較有屬靈的力量,親手摸到這個當時耶穌埋葬的地方,好像心裡有一種真的是如此的踏實感。詩篇裡面就有許多屬於這種登高上行的詩歌,就是他們要上到聖殿去朝拜上帝時所吟唱的詩歌。在這些詩歌中,都會聽見詩人們對於所敬拜對象的頌讚之詞,以及對這朝聖之路的降伏與謙卑,如果這才是所謂朝聖者的心態或是目標的最佳解釋,那應該真的只能用在對上帝的尊崇裡面。


用此來檢視台灣教會的現況,想要去以色列的人遠遠少於想要去新加坡或是去韓國的人,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在非台灣地區的宗教經驗,真的可以這麼適切地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嗎?這一直讓我感到很多的疑問,我相信每個國家都有其文化與歷史背景,像台灣這麼複雜又多元的國家,我覺
得在亞洲地區算是一絕,先不說移民者進入到台灣,光是從過去到現在,住在這裡的人們就已經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跟生活型態。加上殖民政權的輪替,造就了現在台灣的人文思想或是歷史脈絡,在這樣的土地上,怎樣的基督教信仰才是能夠真正成為這裡的祝福呢?我想,絕對不是那些基督徒人口比例超高的國家可以想像的。


泰澤,這也是最近幾年來很發展的一個朝聖地區,在目前教會界也是很盛行。特別在受難週或是遇到重大傷亡的安慰禮拜中,就會用到泰澤聚會的方式,連佈置也都幾乎一樣。我自己在讀神學院期間也去過,當初要去的時候也是帶著很期待跟興奮的心情去的,而且去之前還發生一些事情,也是增加了去那裏的感恩之心。那一趟泰澤之旅真的帶給我很大的祝福,因為真的在崇拜與靈修的過程親自經歷了上帝的話語跟疼愛,是很清楚的,而且是去之前曾沒有想過的結果,真的就是聖經所說的:「上帝賜給我們的是超乎所求所想的,而且將那出人意料的平安賜下。」


泰澤其實是一個法國南部的小村落的地名,因為這個靈修的團體進入之後,這個團體就被以這地名稱為是泰澤團體。這個團體的負責人被一位來參加靈修的信徒給刺死,造成了當時後很大的震撼,也帶給知道這個群體的人很沉重的哀傷,不過還是繼續延續這靈修的傳統。總會在這幾年都有舉辦,讓各教會的青年可以報名參加,大多數都是去一週的時間。但其實如果時間許可,泰澤接受去一個月以上的志工,去那邊協助來到泰澤靈修的兄姊,同時自己也可以在其中好好親近上帝。在歐洲,其實很多教會,多數是天主教,都會帶青年去參加,有點像是我們所謂的靈修生活營,也有很多年輕人自己搭火車、騎腳踏車,甚至一路搭便車來參加。不過,馬約翰牧師其實一再提醒我們去參加的人,那是一種生活,不單單是一個敬拜的儀式而已。

疫情關係大概這一兩年都很難有所謂的「朝聖之旅」,不過我們每一天在家應該就可以自己進行了,如果把「朝聖」定義在侷限的「登高敬拜」的意義上,那我們每一天的讀經、禱告就會是「朝聖」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