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見證了什麼

前幾天跟以前教會的同工吃飯,吃完飯後,來跟我說:「剛剛看到你的時候,覺得你是不是又大了一號了啊?」這麼直接的問題,當然回答說:「有嗎?應該都一樣吧!」說真的,從數據上來看是沒有什麼變化,應該就是一種視覺效果,這禮拜已經5月了,游泳運動的節期終於來到,希望可以在「視覺」上多有突破。近日來的本土案例也陸續增加,期盼大家還是繼續做好該做的防疫措施,教會的腳步會跟著政府的政策來走,若有什麼「超前部屬」會再公告,無論如何,請繼續為此事禱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地鬆懈了每一天的生活,戴口罩、勤洗手。

上個星期看電視,在轉台的時候,不小心轉到購物頻道,正好在推銷瘦身器材,想說自己好像還滿需要的,而且特別針對腹部圓肚子的部分,是一台利用自己身體重量來做伸展運動的機器,不盡是腹部,手臂、肩胛等的位置都會運動到,更神奇的是,號稱只要每天5分鐘,就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可惜家裡不夠大,不然就馬上訂購一台。不過我注意到一件事,像這樣的推銷產品,通常不會只是告訴觀眾多有功效,而是一定會有幾個見證者的錄影,然後每一個見證人出來一定都會有的台詞:太神奇了,只要5分鐘,我的身體真的有顯著的改變!我就想,也真的太神奇了,大家說的都一樣!

當我們希望人們相信一件事情,或接受一項產品,有的時候會影響我們是否接受的很重要因素就是見證。看到某某人瘦身成功了,就會趕快去問用了什麼方法;看這件衣服很好看、這雙鞋很獨特,是因為型錄上的模特兒的展示。同樣的,日本反核團體來台參訪北海岸環境,只有一個結論:「無路可逃」,經歷過核災的國家都這樣說了,我們還能相信核能在台灣是安全的嗎?或是這一年以來台灣被視為全球防疫的先驅,彷彿跟其他國家是平行世界,這樣的見證也是大家一起努力出來的,是否就讓此繼續下去,就需要大家齊心地努力了。同樣的,如果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向人分享或是見證耶穌的時候,是否也可以成為令人放心又願意接受的見證者呢?又特別是我們很清楚知道我們所見證的耶穌是又真又活的上帝!

耶穌說得很明白,人們從來沒有看見過上帝,或是聽見過上帝,也沒有上帝的道存在心裡。可是若人們相信上帝所差來的那一位,就是看見了上帝,聽見了上帝,心裡就存有了上帝的道。這樣看來,耶穌與上帝之間是相互見證的彼此,而這緊密的關聯就在於彼此的生命是相互連結在一起的。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吩咐他的門徒,若他們彼此相愛,世人就會認出他們是主耶穌的門徒了。因此,我們的生命若是在見證主耶穌的工作,那我們的生命也應該是與主耶穌緊密相連在一起。但我們在這個社會、家庭、工作或是學校中,我們是否與主耶穌有這樣相互見證的關係呢?

我們見證了什麼?回顧自己在講台上的宣講,從來不曾也不敢在講台上告訴會眾有關奉獻越多祝福就越多,或是人生勝利組才是上帝的祝福的話。因為很清楚知道這種神學並不是全部,儘管承認聖經裡面的確有這樣的語句或是經驗。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話語都指向上帝的國度,就是耶穌生命的實現,因此對於像是 「居上不居下,居首不居尾」 的經文的誤用,就造成了人們誤以為這是信仰的全部。同樣的,將苦難視為全部也不是正確的,因此要提出的疑問是,對於megachurch的神學思考或是做為傳道者在傳遞的神學反省,這其中的尺度應該如何拿捏。事實上,什麼樣的神學名稱都只不過是人在思辯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或是因著人的處境回應上帝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的不是我們在講什麼樣的神學,重要的是我們傳講怎樣的耶穌,這是改革宗一直以來的講道中心:人們有聽見耶穌嗎?我們不需要把神學名稱來限制了耶穌的工作,而是應該讓耶穌的工作去幫助跟隨者進入信仰的思考與反省中。

常常有機會受到對於信仰、聖經、生活上的諮詢,自己就會很注意所傳講的有關「經驗」的東西,是要如何地讓人可以感受到耶穌。如果在教會裡面與人談話、或是分享生命故事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回應很有信仰壓力的,那這樣會是適合的談論與見證耶穌的工作嗎?就像以前去傳福音會用的「四律」,在用了幾次之後,就發現這樣的文宣更是把人的距離給拉開了。沒錯,這是很重要的教義,但如何使用與談論更是我們要深深注意的部分。在聖經裡面,耶穌遇到有需要的人通常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的罪赦了」,這是多麼有盼望以及安慰的話語。我們沒有赦罪的權柄,但我們有宣講耶穌赦罪的義務而不是加重人在生活當中的重擔。

當我們開始思考耶穌的行動的時候,耶穌正以「解構」的方式在我們的生命中攪動、翻滾,身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面對如此劇烈的價值觀變動,我們又該如何檢視自己的信仰中,所參雜的這些世俗化而產生的「偶像崇拜」呢?我的老師曾經說過,「基督教不是宗教」,一直在思考這什麼意思。當我們在思考著如何得到永生的時候,聖經裡所說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信息,卻淹沒在禮儀、崇拜、神學論爭裡面了,甚至被偶像化的牧者們所取代,速食的又講求成效的內涵不是耶穌的生命,他的生命是用他自己所有的一切陪伴在這個不願意接受他的世界身旁。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