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宅救台灣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1-05-23 18:33
宅在家能做甚麼呢?這一個星期以來宅在家做了哪些事情呢?有很多以前買了還沒看或是只有翻翻前面、後面的書可以好好地慢慢看完。像最近就在看一本薄薄的『一杯涼水』,這本書的內容是討論分享當我們身處在這個充滿暴力無情的世代社會中,旁觀、冷眼其實已經是常態了,而聖經中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正好反映了人們看見了卻無動於衷的冷漠,但撒瑪利亞人卻動了慈心,付出了行動。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踐行接待的信仰」。就像前幾日在群組中有段測試人情冷暖會如何的影片,其實這樣的影片很多,為的是讓人們知道其實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仍然有很多溫暖的接待。
但這本書其實談得更深,不單單是「接待」而已,而是從「解構」的角度談起,書中引用了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的講演思想,談論「解構就是正義」的概念,德里達認為解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他者」出場,以免他者被威權同一化,因此解構就是一種公義的實踐,為的是要拯救他者的獨特性,承認異己的存在(一杯涼水,趙崇明,p14)
當初會買這本書就是被這個概念所吸引,德里達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談論接待。談到接待我們會想到甚麼呢?對象?主人與被接待的人;怎樣的接待?有條件還是無條件。他認為接待其實是以他者為優先、為主導的解構過程,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得以重新定義「正義」,進而使他者的獨特、異己性被看見。對很多倫理學者來說這樣的接待理論太過於理想跟夢幻了,若我們可以想得更深,就會知道理想的原因在於接待總是存在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接待要求我們將客體作為主導,但主體的行動卻依然先行。因此,耶穌以及他所說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太過於離題了,今天沒有要討論這麼深刻的「接待理論」,而是分享一下宅在家的心得。第二樣宅在家可以做的事就是以前買的很多模型,現在也有一些時間可以拿出來製作了。套一句時下很流行的話說:「哥玩的不是模型,而是奇幻世界的旅程」,鋼彈模型應該就是一直以來宅宅們的必備聖品,日本萬代玩具公司可說是世界最著名的模型玩具公司,所出品的鋼彈模型從古早紅到現在,隨著動畫而具體化的機型,讓許多觀看動畫的人們得以實現如同主角操作鋼彈機器人般利害與場景。鋼彈製作在世界其實有比賽的,將原本套裝的模型改裝或是創作成不同的樣貌及場景,那真的是另一個玩家世界的等級。像我們這種宅在家的興趣等級,能夠上一些簡單的塗裝跟墨線,就已經很滿足了。
第三個宅在家的學習就是做菜,這不是說完全不會,而是覺得一個人的餐點其實不是很容易弄。但疫情的關係,雖然我們這條虎林街上的餐館都還有營業著,但也開始自己試著弄些簡單的東西吃。當然,首要的就是採買,簡單買個肉,要想說怎麼弄?甚麼肉?要買個綠色蔬菜,也要想要怎麼弄最方便。很少去做的事情突然要去做,就會覺得沒那麼容易,那更不用說要把生鮮的食材變為可口的佳餚了。還好有個很會料理的媽媽,一通電話或是幾個LINE上面的做菜對話,就可以稍微上手。雖然不到很好吃,但至少可以餵飽自己的肚子,不過這樣宅下來,如果一個月後看見我,即使發現真的又大一號了,就默默地笑一笑不要說出來喔。
突然多了很多時間,或是在疫情中生活方式的改變,無論是在家上班或是孩子、學生們在家的線上學習。很有趣的是在臉書上就會看到一些對於在家上班的PO文,好像充滿著敵意,認為上司或是老闆對於這種事一定會有更多的負面應對。或是線上學習的過程也是現階段科技發達的產物,想想,若我們活在甚麼都沒有的時空當中,這樣大的病毒侵襲,我們的生活又會是如何呢?但想想,過去歷史中,也不是沒有大瘟疫流行過,在那個甚麼都不發達的年代裡,人們還是活下來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們都宅在家不敢出門的時候,這世界好像就「還」給了大自然的受造物,那裏本來就是動物們生活的地方,卻成了人們開發的城市、鄉鎮,現在沒有人了,牠們又可以回到這裡了。仔細一想,這會不會就是一種「接待」呢?人們作為主體的退讓,而讓被視為他者的動物們出場。
疫情期間大家不能有實體聚會,但關係還是在。這時候或許更能體會到「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希望大家都繼續保持防疫的生活,keep in touch保持聯絡,雖有諸多不便,但這是為了往後的生活而努力的。
宅在家沒事,沒事宅在家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