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印記

「刺青」,在台灣或是華人的文化當中總是不入流或是流氓、混混連接在一起,當然可能也跟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有關,不能在身體上打洞或是作畫等等的。這禮拜看到在英國舉辦了一場「刺青藝術展」, 一位英國的刺青工作者展出她的作品,這對整個刺青文化應該是個很有價值的里程碑。不過在西方的文化,所謂的刺青、塗鴉本來就具有某種程度的社會文化意義,也會是某些社會意識的表達方式。但在東方的社會,大概就是會以「道德」為前提來看到這樣的文化吧!

最近Netflix推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做「NG刺青大改造」,這裡面是在說有幾位刺青藝術家開設了一個工作室,讓人們可以把自己身上的刺青改造成更具有意義的圖樣。剛開始看的時候以為只是個刺青改造,就當看藝術創作的心態,後來發現,每一位來到這裡改造刺青的人,其實都對原本的刺青有個故事,些故事都來自於人與人之間愛的故事,只是在沒有仔細思考或是年少輕狂的狀況下,而將這個會跟著自己一生的圖樣雕刻在自己身上。然後這樣的工作室就是要將這過去代表錯誤、愚蠢、悔恨的圖樣改換,改換為現在更具有意義的樣式。這裡面有趣的地方是,A帶B去改造刺青,但改造的圖樣要由A來選,而不是B自己,這A跟B之間有的是好朋友、有的是情侶、有的是夫妻,更有父女、母女等等。

那雕刻在身上看得見的圖樣可以改換,但那刻在心裡看不見的可以改換嗎?那些曾經的錯誤、傷害、愚蠢、衝動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換成美麗、有意義的圖樣,但那我們心裡曾經的錯誤、傷害、衝動或甚而愚蠢,要怎麼樣才能改換呢?而我們是否相信另一個人可以為我們身上看來可笑的記號,因著對彼此的愛與認識,而為我們選擇一個更適合的樣貌呢?如果我們不能相信人,那至少會相信神嗎?

以前也曾經想要去刺青,要刺什麼呢?心裡想的是去刺上自己所喜歡的經文:西番雅書3章17節的希伯來原文, 當然不是就這樣一排字,而是有經過設計的幾何圖樣,不過後來打消念頭了,一是因為我不知道有沒有刺青師傅能夠明白這種信仰的意義而去創作出適合的圖樣,二是因為這社會對於「道德價值」的觀念實在太強大,一個人的好與壞就這樣被定義了。

相信上帝的印記是什麼呢?我們生命裡的那些不堪或是所經歷的傷與恨,是不是也已經留下了一生無法抹滅的記號呢?那些看的見的圖案只不過是某種意義與藝術的展現,但那在我們裡面的,卻真的帶著力量將我們向下拉,或是往上帶。聖經說「為罪憂傷」, 那個罪不是殺人放火,而是許多存在我們裡面與上帝本質相違背的,馬太福音說,「要與人和好才來獻祭」,不單是我們與別人,也是我們與自己,這和好就是上帝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提出這麼深刻又嚴厲的要求。


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印記以上帝的權能彰顯,必能改換與清除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標記,這跟刺青改換不一樣,刺青是不能消除的,只能透過更大片的圖樣以及色彩來壓上去,但聖靈的工作卻不是這樣。當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是什麼意思呢?李前總統也說,我不再是我的我,但這是「什麼樣的我」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是一生要學習與經驗的課題。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不也是「我」嗎?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最近在陪伴一位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傳道,去到教會遇到一些在尋求協助的過程中,可能有些不了解而產生的誤會的問題,只是他在這個衝突中算是比較沒有話語權的,就這樣被「定義」了。就在思考才剛去牧會就遇到這樣的難題在接下來的牧會過程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會不會已經在生命裡刻出一道刮痕,而且是很難消除的痕跡?只能安慰他,我們是誰並不需要透過他人來定義,尤其是還沒有很認識我們的人,就算再熟悉、認識,也不需要因被定義的活著。

如果我們的生命能夠被定義,應該就只有上帝才可以定義我們。那些會來改換自己身上刺青的人幾乎都是因為人們看見了那原來的刺青,而給予了某種負面的評價或是影響了跟親密之人的關係。有了新的圖樣就換產生不一樣的觀感,這是我們人的真實也是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都會需要支持,無論在什麼樣的事情上,我們其實都會需要強有力的支持系統。這樣的支持並不會因為我們如何被定義而改變,也不會用人任何的方式來定義我們。

耶穌基督之所以作為生命的亮光,正因為祂照亮我們原本被定義的樣式,那是我們從上帝的形象被造之後而有的榮美,讓我們恢復那在上帝起初被創造看為美好的樣式。這個世界、環境、社會給予我們太多的標籤、定義,與刻劃的模板,所以我們要活出所謂的「正常」, 因為那是我們與世界對話唯一的方式。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是「不正常」的,是有所區別與獨特的,如果在我們身上最美麗的「刺青與印記」那就會是從上帝而來,藉著耶穌基督生命的塗抹,在聖靈裡面刻劃在我們裡面的。

「刺青」不該被帶著次文化的眼光看待,正如我們的生命不該被任何形式的眼光看待,因為我們都是新造的人,都是有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