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點也很好

上週的文章最後提到有關奧古斯丁的思想,在這裡稍微多說一點。在論善與惡的過程當中,通常都是用二元相對的方式來論述,但奧古斯丁並不是將善與惡作為兩相對立的論述,而是認為「惡是缺乏善」的狀態,也就是說這是以善為出發點的論述。簡單說明一下所謂奧古斯丁的「缺乏」論述。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帝創造的世界,會是缺乏完美的狀態嗎?朝向著完美前進的。但話說回來,完美由誰來定義呢?這就是為什麼從創世記的角度來看,「上帝看為好的」,這個「看為」是從上帝創造的眼光來看的,上帝無需要創造另一個自己,也可以在創造的過程中將「完美」放在祂的創造當中。

既然說到創世記,其實有個更令人難人尋味的邏輯,就是創世記的第1章1-2節:「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我們可以說混沌、黑暗其實也是先存的嗎?跟上帝的靈一樣!在這個黑暗的先存當中,上帝分開了光。這是個有趣的思考,大家可以一起來想想看喔!

這個星期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Delta病毒基因序列了,在星期三的記者會當中已經公布確定是這株序列,但卻不是與桃園機組人員相同的序列,也就是說很多人未審先判的想法以及言論都被打臉了,不管是機組人員或是幼兒園師生大概都承受很大的壓力,在面對人自身的責任與社會大眾利益的拉扯時,我們所持定的位置與觀念也是需要大量的資訊整合與分辨的。當然,有錯就應該導正,但比起獵巫,或許更嚴正看待我們可以做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這個星期看到某一位牧師的貼文,自己覺得很有意思。貼文的內容是關於「當看到世界有人因為苦難而失去生命時,我們想到什麼?」這位牧師想到的是「我們來不及傳福音給這些人」。看完後一直覺得怪,但不知哪裡怪,因為自己心裡所想到的不是能不能傳福音給他們,而是「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因為該牧師在貼文中提到想耶穌所想的,那我就在想,耶穌真的會想的是傳福音這件事嗎?還是在他們當中的哭泣與眼淚呢?


基督徒最大的軟弱大概就是很喜歡代替上帝或是耶穌發言,最近有一本印度寓言集,書名叫做「神加了逗點的地方,別忙著改成句點」。這本書是韓國詩人在旅行印度多年後的領悟寫成寓言故事。先不談內容的部分,光是這個書名就很值得我們深思,也是突破了我們信仰觀點的盲點,因為我們其實也滿喜歡擅改上帝所下的符號,改成我們認為該是的樣子。

或許,信仰的真實就在於懂得欣賞了上帝加了逗點的用意,才能知曉文的流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