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進 則 退

上個星期璨樹颱風來襲,在星期日停班停課的考量之下,上個星期六可說是舉棋不定,一方面因為外派講員需要重新協調,另一方面也在想這個狀況之下的因應之道有哪些?在這過程也問了附近教會的處理方式,大部分的都是以「颱風應變小組」,就是將服事同工減到最少,並且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這大概是疫情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變動,在以前可能不會想到主日聚會需不需要暫停或是換方式,就是一種風雨無阻的概念。但在網路加上疫情的影響,主日聚會的形式及不變性已經被打破了。

跟上時代的變動,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很認真去看待的過程,在這麼多元以及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要帶著隨時都有可能大變化的預備,以及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又要不失信仰的根本與價值,這真真確確的考驗了現代社會中的教會生活。當然,當這巨大的影響因素變成常態的時候,我們的教會生活也必須找到新的出路,就像我們的查經班。在疫情期間開始了線上查經的聚會,從實際面的人數來看是增加,因為弟兄姊妹原來不方便出門或是因為工作關係時間的配合,無法來禮拜堂參加聚會,而現在可以在下班後,不用舟車勞頓就能夠參加查經班,而且在線上的互動也慢慢進步,所以看起來,這樣的聚會型態會是讓大家更接受的。

這禮拜自己恢復琴課實體的上課,在與老師分享的過程中,也發現線上的教學也可能擴展了更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即使學生在國外也是可以上課的。同時以前學過的學生因為出外讀書或是種種原因而停止,現在因為線上又可以恢復學習。當然啦,也有一些學生剛好因為疫情的關係就中斷了原本可能沒太大興趣的才藝課程。這樣看來,線上的教學或是聚會可以做為某種積極層面的擴展,這或許也會是一種無圍牆教會的形式,對教會來說,有更多牧養的可能性。對信徒來說,也是有更多的管道可以聆聽、閱讀不同層面的教導與造就。不過,若是本位主義很重的就會視這樣的形態是一種威脅與危機。

從消極面來看,這樣的形態也可能是我們懶惰的藉口。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聚會,那我只要先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好,或是等自己有空的時候再來參加。我們的生命在變動中尋找可能性與出路,也讓我們學習面對更多面向的引誘或試探。生活在前進著,信仰也要不斷前進著,俗語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我們在目前很立即性的經驗,信仰也會是如此,不進則退。

憑空想像,如果耶穌降臨在這個疫情爆發的時代,要如何地進入在人群中呢?或是到人家的家裡作客、聚會呢?網路上的耶穌會不會成為網紅?還是反而是沒人想點開觀看的頻道呢?也或許我們比較期待的是耶穌直接消滅這讓人困擾又變化多端的病毒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