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書名:受傷的醫者
作者:卡洛琳˙艾爾頓 Caroline Elton 譯者:林麗雪 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
介紹人:高瑛


醫生常被套上「超人」般的濾鏡,大家都期待他們應該要客觀理性、果敢抗壓、富同理心等。但事實是:醫生也會面對壓力、疾病、歧視。社會大眾普遍對醫生角色的和醫療體系的陌生,加上醫界不對外人言的潛規則,對醫學界的學習、受訓、臨床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一無所知,導致醫生從養成過程到成熟的過程中,即使遇到身心問題,也求助無門。我就曾經碰過以下對話:「醫生不是看看門診就好了嗎?妳沒門診不是就下班了? 應該很輕鬆吧? 」「啊醫生妳是女生,真的會開刀嗎? 」以前在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曾經有老師在我剛進醫院時就很直接對我說:「妳是女生,就是會受情緒影響。」,甚至還因為擔心我未來會有結婚懷孕的問題而曾考慮不要收我受訓,這也是女性神經外科醫師在台灣仍屬少數的原因之一,而這些都只是醫師養成過程中,重重關卡的冰山一角。

本書作者為一名英國的心理學家,二十年來穿梭於各種醫療現場對醫師進行直接觀察,亦與無數心靈失落的醫師有過交流,書中不只有許多醫生的,悲傷或是快樂收場的故事,更深入剖析英國與美國醫療訓練體系的問題及對醫師身心狀態造成的影響(台灣醫學訓練體系多參照美國)。她認為,當整個醫療體系忽視、甚至否認醫生的心理需求,導致醫生們不僅難以解決身心問題,連帶影響他們的行醫品質。

曾有人問過我:「妳看到血都不會緊張嗎?看到頭顱被切開不會害怕嗎? 」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直到我在本書中發現,作者引用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侏儸紀公園」及美國知名長青醫療影集「急診室的春天」的創作人,同時也接受過醫師訓練) 描述在哈佛醫學院上人體解剖學的經驗,描述醫師微妙的心理狀態,似乎可以是個不錯的回答:
我體內某處有種咯噠聲,一個關掉的機關,拒絕以普通人類的詞彙去承認我正在做的事情。在那個咯噠聲之後,我就沒事了。我切割得很好,我的部分是班上切得最好的......我後來知道,那個關掉的咯噠聲對於成為醫生是不可或缺的機制。如果你被所發生的事情擊倒,你將無法運作......我必須找到一個方法去對抗我所感覺到的事。

我後來還學到,最好的醫生會找到一個既不會被感覺淹沒,也不會從中疏離的中間位子。那是所有位子當中最困難的,而且是一種精確的平衡--不是過於超然,也不是過於在乎,但很少人學得會。
不少醫生曾出書描述病患的故事,卻少有心理學家寫下關於醫者本身的故事,本書集結作者二十年間對數百名醫師的觀察和互動,同時探討醫療體系不為人知的一面,值得推薦給大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