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1-11-27 20:24
作者:沃弗(Miroslav Volf) 譯者:黃從真
出版社:校園書房 介紹人:金子煥
我最初認識到這本書,是在2014年的大專門徒營,工作坊「公共神學」,貽峻哥(時任東海校牧)帶著我們導讀《公共的信仰》這本書,該如何進入公共議題,不只是政治議題,包含你所有的生活範圍。簡單介紹六個原則:
一、信仰的失能在於怠惰:基督信仰是個先知性的,要將神的話語帶入世界。而怠惰把上帝限制在私領域中,而不是讓上帝來形塑我們全人的生活,使信仰在教會內封閉的運作,喪失信仰最重要的先知性功能,最終使基督徒的信仰變得淺薄,把信仰當成力量的來源或身心靈的醫治,不願走窄路,使基督徒活得不像基督徒。
二、信仰的另一種失能在於強制:因為我們淺薄的信仰,加上對信仰太過活躍,以高壓的方式將信仰強加在不情願的人身上,使人失去選擇。作者認為基督徒很容易在前兩者擺盪,不是想要去控制別人,就是怠惰於發揮信仰影響力。
三、使他人富足:身為人就是去愛,我們可以選擇要去愛「什麼」,但我們不能選擇「是否」要去愛。當我們既能愛上帝又能愛鄰舍,校正我們自己以對準那位愛的上帝,我們的人生就能活得更美善。
四、身段柔軟:在面對我們的社會,基督徒在文化中的身份是一種既複雜又有彈性的網絡。我們不是想去全面轉化我們所寓居的社會,也不是妥協迎合周遭的文化,而是要向參與說「是」,有彈性的去面對外界,或拒斥、或接納、或轉化,展現基督徒內在的差異
五、全人見證:在面對我們的世界時,我們也要避免落入一種驕傲,以為我們只是智慧的給予者,我們其實也是從社會接受智慧的人。我們應當使智慧(信仰)塑造我們自己的生活,流露出自己所具有的吸引力、合理性及用處。
六、使信仰從「答案」變成「選項」:基本上,我們是在自由民主中的宗教,尊重宗教多元,因為你願意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另一方面,各宗教(或其他理論與思想)有共同的,也有自己獨有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像「交換禮物」一樣交換各自獨有的智慧,以尋求真理和互相理解。
這套理論使我驚奇,我看到的不只是基督徒如何進入公共領域,更是基督徒如何進入生活。許多基督徒選擇不斷離開世界,進入修身養性與空靈主義的個人神學中,使基督信仰大大的失去他原本的能力。期待大家不是「分別為聖」到不願沾染一點世俗,因為我們是世上的光,在黑暗當中綻放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