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的美麗

日前看了某間神學院一整段有關「母親節」的思考,例如談到新約時代羅馬統治下的家庭,說到當時的帝國法律中,「家庭」是國家的基礎單位,婚姻不只是私人的事,更是公眾的事。在那個時候,不管是猶太人,希臘人或是羅馬人,都把「婚姻」看做個人對「家族」與「社會」的基本責任,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所以在公元第一世紀的羅馬法律中,為了維持帝國的穩定,凱撒奧古斯都要求每個公民要在能生育的年齡活在婚姻裡。(節錄中華信義神學院招生海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羅馬政府非常看重及推行單一的家庭價值,以現代社會來看,家庭已經越來越有多元的樣貌,這可能來自於被迫的環境使然,又或是對於人常倫理的不同想法,這也促使我們對於倫常節日可以有更多寬廣的想法,在感念母親的同時,也紀念許多不同形式的教養培育。

近日宮崎駿的動畫名作『螢火蟲之墓』又再次地被提起,大概是因為無情的戰火實在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即使發生在地球的另一端,但藉著電視、網路的資訊傳遞,實則會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大概是一部很難一次完整看完的動畫,一對兄妹在戰爭下頓時相依為命、流離失所,兩人其實都被迫地長大,也都將悲傷放在心裡而不要讓對方難過。想著對這樣的孩子或特殊境遇的人來說,家庭中的母親或父親對他們來說的意義會是什麼?但這不會只是動畫,因為在烏克蘭、巴勒斯坦等地都正在發生著。

前幾日在群組有看到一篇名為「車票」的文章,很令人感動的故事,愛有很多形式也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展現出強硬的韌性。愛的角度不一樣對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很真實經歷的,生命中缺口的那一塊,總是發生在我們最親密的連結中。如果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難題,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一位母親跟一個孩子,可以激起各式各樣令人傷感又或是痛心的火花,當然也會有讓人溫馨、甜蜜的互動,愛要如何延續在我們不同經歷的生命呢?

康乃馨的顏色很多,每一種都綻放美麗的故事,或許我們不需特別在意什麼顏色是什麼意思,因為「愛」就是這麼深刻地刻畫在我們心裡,無論那個愛是什麼形式。前兩天有個新聞,雲林科大有位賣麵的阿嬤,賣的價格是真的銅板價,而且只要叫聲「阿嬤」就可以續麵。驚人的銅板價讓人感到溫暖,但真正溫暖的是這位阿嬤總是疼惜學生的心。

耶穌說凡遵行的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兄弟,這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愛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