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數 據

前兩天跟同工談到「大數據」,因為在聊有關NetFlix裡面,每個人在觀看頁面上顯示的影片都不一樣,NF會根據觀看用戶平常所或影集的類型,而在首頁推薦用戶可能喜歡的電影或影集,這就是所謂「大數據」的運作之下所產生的結果。

在這個社群網絡發達的時代,能夠在網絡上,即使只有出現1秒鐘,對商業、消費曝光等等,都會有幫助,因此大數據所呈現的方向就能夠更直接對焦在用戶端或是消費者的喜好。但有時這是令人感到驚奇或令人擔憂?曾經只是在頭腦閃過,或是在跟人的對談中,談到有關某件事,然後在臉書上就出現了該事件相關的廣告業面,一直到現在,還是不能理解這誘發的過程。可以理解若曾經瀏覽過某些廣告,就會大量出現,但只是想法或私人談話,是如何在網絡上「引」出這麼多又直接的相關廣告。就好像有人在監視一樣。

如果人類所創造出來的網絡世界及資訊數據,可以如此的掌握人的意念、想法甚至喜好,那我們怎能不更降服在這位全知、全能、統管物有的唯一真神呢?如果我們畏懼大數據的「窺探」,那我們怎能不更畏懼這位深知我們心思意念,不斷看顧我們的耶和華上帝呢?

這樣來看,我們的上帝應該就是我們生命大數據的「絕對」資料庫,而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的更是我們生命中最「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網絡數據抓住我們的「慾望」,但上帝抓住我們的生命,給我們的是「盼望」。所謂投其所好,的確讓我們在生活中有不同的體驗跟某些層面的享受與滿足,就像NF會推薦用戶喜歡的影片類型,這些讓我們在工作之餘有放鬆、休閒的生活。鑒察人心的主,深信更是為我們給予豐富的一切,只是人們好像都不太喜歡上帝所預備的,而想要自己期待的。

上帝的大數據始於祂對人的憐憫與慈愛,當然上帝不用「刻意搜集」人的種種資訊,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智慧當中。詩篇九十篇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這裡的顧念不單是愛的疼惜,還包含了意念、心志的聯絡與塑造。從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大數據可以反過來看,上帝的全知已是一個完整的「資料庫」,但我們是否對上帝建立足夠強大、寬廣的資訊呢?

羅馬書說:「藉著所造之物,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叫人無可推諉」。保羅強調人無法否認上帝的存在,但我們所確信的上帝,我們對祂的認識有沒有越來越多呢?我們對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所建立起來的「資料庫」,應是隨著生命的經驗與年日不斷擴大,以致於我們得以透過這些「信仰大數據」,為人提供適時的幫助。願我們都在生命與上帝互動的過程中,藉著聖靈的帶領,在上帝的話語、工作中,建立上帝大數據,使我們可以在這些資料裡面,描繪出對上帝更多的認識與樣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