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說話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2-07-03 00:45
上網查了一下有關「壓力測試」,發現網路上還滿多所謂的精神壓力測試量表,或是壓力源的測驗。在這些測驗當中有個共識就是「適度的壓力會帶來更高的效率,過度的壓力則會開始造成身心的問題」。當然這些作為心理機制反應的測試主要是要讓人知道自己目前所處在的狀態,好做出相對應的處置或是釋放的方式。這廣告使用的切入點還真的是滿能達到共鳴的,因為每個人對數字的理解與想法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些展現在我們生活中,特別是關乎我們身心靈健康的數字,都有個標準值,越高當然就越危險。反過來說,越低也不會是正常的狀態。因此,數字提供了一個評斷的可能性,但也不會是具有絕對性。
數字的評量還是會針對個案的狀況而有所調整,就像血壓的標準也會因為年紀的差異而有所調整。但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應該是:「這些數字所呈現出來的高低,真的會反應生命的全貌嗎?」還記得在士師記裡面有關基甸與米甸人作戰的記載嗎?一開始有二萬二千人,到最後經過耶和華上帝的篩選只剩下三百人。從作戰的觀點來看,22000遠大於300,任誰看了都知道人多勝率自然就高,但22000人可以反應戰力嗎?還是300人的戰力就一定會是低下的嗎?經文告訴我們凡懼怕的都可以離開,馬上就從22000掉到10000人,也就是說這「恐懼值」其實在人數上是很難估算的。
以前很喜歡「七龍珠」這部漫畫,裡面有支戰鬥民族「賽亞人」,主角也是這個種族。這個種族的戰事會配戴一副偵測眼鏡,眼鏡裡面會顯示對手的戰鬥力數值。在漫畫裡他們常常依賴這個數值而認為自己更厲害,但每每都被打敗,因為戰鬥力會因為人的狀態而改變,通常都是提升到他們不可置信的地步。很有趣的是在教會界也滿喜歡談數字的,尤其是用聚會的人數來評估堂會的大小,當然我們的制度也是透過經常費來設定堂會的級數。若我們用耶穌說的話「使萬民成為門徒」來看的話,那我們應該要評估的是「門徒數」,而不是聚會人數。因為聚會人數不會等同於門徒數,但門徒數又要如何來「量化」呢?
不能量化的特質應該就是更值得注意與深思的層面,但這也反映了我們對於「福音廣傳」的迷思,因為成為門徒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聚會人數卻可以很快地讓人感到滿足。但即使如此,門徒的生命才是我們的焦點,以及我們努力建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