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接 挑 戰

最近公典長老有談到要來研究神學家N.T Wright的思想,這位神學家寫了幾本書都滿有意思的,像是《天堂,有甚麼好期待的?》、《信主了,然後呢?》。最近校園出版社又出了他的新書《耶穌作王,什麼意思?》。我們長執會的學習讀物也是他所寫有關主禱文的書:《認識主禱文的七堂課》,現在祈禱會當中也會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實體」祈禱會。

對於這種被視為異議份子的思想都很有興趣,賴特的書在被校園出版社翻譯出版之時,也曾經引來軒然大波。因為對於傳統福音派而言,他的思想太過於「左派」, 像他所提出的「保羅新觀」甚至被一些福音派牧師大老批評為「異端」, 要出版他的書著實面對了許多教會界的壓力。當然,這批評為異端的理由真的是對於聖經詮釋的問題嗎?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太能接受就劃分出異己呢?這個時代要成為異端,還真的需要很大的本事,注意喔!說的是異端,不是邪教。排除了那些排除異己的理由,要做為異端必須要能夠闡述一整套有關「某種彌賽亞」的論述,這其實是很難的。畢竟,我們可能連聖經當中所談及的彌賽亞都沒那麼認識,更何況要去發展出一套有別於耶穌的拯救信息。

讀這種書的好處就是充滿了挑戰,因為書中會談論許多自己從沒想過的事,就像他在《天堂,有什麼好期待的?》一書中,提及了其實許多基督徒對於「天堂」的說詞都是很有問題的、是模糊不清的。比如說,他講到人們經常假定基督徒只是相信一般性的死後生命,但這議題關乎的卻是復活、審判、耶穌再臨等等具體的概念。所謂「上天堂」的說詞其實含糊地表達了基督信仰的死亡與終末,並且已經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觀念、思想。

像這樣的內容在讀的時候真的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當我們在舉行告別式的時候,這回天家、上天堂的安慰之聲,其實都帶著某種程度的「迴避」。因為有誰會在告別式上說及死後審判之時呢? 被視為「新觀」不就意味著是相對於「舊」, 舊有的思想已經不足回應這世界的變化,或是從過去本來就用不太正確的方式詮釋聖經,做出一些轉變跟接受新的理解,不是很好的事嗎?就像過去把羅馬書當成系統神學,但其實保羅是實踐神學的佼佼者。


面對新世代的浪潮,我們可能還在用舊思維來應對。就像這次參加中會,就談到了新世代傳道者的特質,當然,作為傳道者本身有很多需要學習與調整。但反過來思考,教會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去應對所謂新世代的同工方式呢?但其實「新」也不一定是做出什麼多大的轉變,或是全然否定過去,反倒是照著經上所說「一天新似一天」,踏出新的一步就會尋見新的可能性,這些「新」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當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