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2-07-29 14:18
書名:耶穌會如何解構?-後現代主義給教會的好消息
作者:約翰.卡普托(John D. Caputo) 譯者:陳永財
推薦人:金子煥
後現代,在許多人(特別是身受「啟蒙」或「現代」思維「訓練」的人)的心中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詞彙,它和「相對主義」幾乎畫上等號,也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流行江湖。然而後現代真如這些人所說的那樣嗎?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慶豹老師在中譯本前言裡這樣說:「事實上,教會圈子內反對『後現代』的主要有兩種陣營的人:一是與『現代』或『啟蒙』交手後卻又學習到他們那套實證思想的聖經學者,另一是習慣了並且把『現代』或『啟蒙』後的產物-系統神學視為理所當然的神學家。這兩種陣營的人最為慣常與廉價的批判即是指控後現代作『相對主義』(即『自相矛盾』之意),然而,他們完全不自知自己實為『啟蒙』的世界觀做辯護,基督教信仰是不是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也就顯得可疑了。」[1] 舉例來說,作者卡普托認為十九世紀末雪爾頓一本名為《跟隨祂的腳蹤行》,當中提到「耶穌會怎麼做?」("What would Jesus do?",簡稱為"WWJD"。),看似是一個不錯的提問,然而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我們受召去做像耶穌的事,但那件事具體的內容是什麼。」[2] 卡普托認為,「這需要很多詮釋、添補和自我質疑才能夠賦予它說服力...,以免它只是要別人做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情,但卻假耶穌之名。」[3] 我們可能不是用聖經的神學觀,而是輕易地用我們的道德觀(甚至是我們自以為這是聖經的神學觀)套在每個道德情境中,然後賦予它們至高無上的道德價值,說這就是聖經的倫理學,這就是耶穌會做的事。卡普托從解構的角度來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像是公義、禮物、饒恕、力量等,這些都是我們企圖追求,卻永遠無法達到的「不可能者」。以公義為例,我們試圖透過「律法」來追求公義,卻往往無法真正實現公義,「當環境改變但律法不變時,律法可能在開始時公平,後來卻變得不公平。」[4] 我們無法真正抵達公義,但教會仍要「呼求」公義到來。解構帶給教會的禮物是,解構提醒教會不向那些可以被解構的事物(如律法)尋求永恆(公義),而是向那先知性眼光的中心-耶穌呼求。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好讀的書,卻帶給我們新的眼光看待教會、耶穌、上帝國,也幫助我們重新看待經濟、權力與暴力、父權、同性戀、墮胎等議題。解構某些信念並不代表必須去攻擊或消滅它,而是去開啟它最深的能量,使它忠於自我。教會蒙召成為上帝的國,卡普托透過「耶穌會如何解構」,向教會根深蒂固的認知提出疑問,預備我們可以迎接上帝的國。
[1] 約翰.卡普托(John D. Caputo)著,《耶穌會如何解構?--後現代主義給教會的好消息》,陳永財譯(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2009),17。
[2] 卡普托,《耶穌會如何解構?》,27。
[3] 卡普托,《耶穌會如何解構?》,27-28。
[4] 卡普托,《耶穌會如何解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