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 是 窯 匠

還記得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原子習慣」這本書嗎?若以數學的計算方式,每天多加0.01的複利乘積會達到可觀的未來。這禮拜有機會再次造訪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真的看見了這「0.01」的專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職人」的養成。

很久以前去過傳藝,但沒有特別去看看有什麼手作體驗,可能是因為當時才剛剛成立不久,一切都在建構與發展的初期,這次去發現幾乎每一間小小的藝術店鋪都有讓遊客手作的體驗。這次因為有帶著小孩,就有機會跟著去體驗很多小孩喜歡或是想要做的手工藝。「緙織」是這次很有收穫的一項傳統工藝,看著職人流暢地使用著「梭」、聽著木頭敲擊集線的聲音,真的是讓人感到很「療癒」。但這基本功的養成,說實在的,若沒有強大的毅力跟興趣,大概1小時之後就會覺得無聊了。因為這織布的工法就是不斷地重複著相同的動作,一左一右、一來一往地傳送著線梭。

我們在體驗的時候,正好有一位職人正在編織日本和服的腰帶,好奇著那麼多線怎麼靠著這樣的工序把腰帶編織完成又帶著華麗的圖案。當職人老師把編織好的部份的圖案給我們看時,心中的那種震撼真的是無以形容,看著這樣一台織布機再加上一雙巧手,竟然可以編織出這想像不到的樣貌。重點是,以我們看的角度是這塊腰帶的背面,所以老師是用鏡子反射給我們看正面的圖樣。雖說有底圖稿,但要靠著梭帶著線,這樣來回地操作,而什麼時候要換線、圖案會變得如何,真正的畫面是存放在職人老師的頭腦裏面的。

第二個讓自己很有體會的是木作,為了製作一根髮簪,從刨削到打磨竟然花了兩個小時,頓時覺得怎麼這麼有耐心可以完成這作品。從一根完全沒有加工的木條,變成可以盤頭上固定頭髮的飾品,都是需要這樣一點一滴的完成每一個步驟。用砂紙不停地來回打磨,只為了讓原來粗糙的木頭,變成光滑細緻的物件。需要的是什麼?沒有別的,就是不停的練習與操作,以及對於物品的觸感敏銳度。儘管這些手作其實都是該項工藝很初階的體驗,但其實都反映出了每一項工藝以及其中職人的精神與心思。

回響我們生命的樣貌,作為基督徒的所謂「職人」是什麼?簡單的說,若早期被稱為基督徒是因為跟隨基督的人,那不就反映了被跟隨的那一位是誰,所以有多像基督不就成了我們的目標與志業。「0.01」可以達成的未來就在於現在每一時刻的來回練習,看起來可能會很枯燥,但收穫與進步卻會呈現在頭腦與心思當中。但也唯有在這樣一點一滴地穿梭之中,才能造就養成謙卑踏實的性格,因為沒有任何一項工藝是一步登天就完成的。職人的厲害不在於作品,而在於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力,就是你跟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