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下的生命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2-10-29 21:09
這一次講師帶領大家來畫「面具」,一邊是社會的我,一邊是真實的自己。在那個當下看到面具大概就知道可能進行的活動是什麼,即使如此還是很認真地想了很久要如何呈現一半的面具是社會的我,另一邊卻是真實的我呢?想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在要畫出社會的我的這邊用藍色的螺旋幾何圖樣來表示,在面具的右邊畫上了幾個大小不一的螺旋,像是海浪一樣的感覺,然後用不一樣的藍色線條來加深圖案。而面具的右邊則是畫上了彩虹,沒有把整個面具塗滿,而是以粗線條的感覺,用發散呈現的樣貌來繪出七色彩虹,而在散出的頂端則是有顏色的重疊。
為什麼會用藍色的螺旋圖案呢?我所想到的「社會」就是一個教會框架之下所呈現出了的牧者樣貌,作為一位教會全職傳道人,很自然地就會標記上很多不一樣的標籤,可能是出於印象、可能是因為期待,無論是什麼原因,總是在「我」這個位置上會有很多所謂的「教會框架」,我稱這個為「印記」。有框架是正常的,但作為牧者對我來說,不應是反差很大的樣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當然也有不同的軟弱,若這是一個關乎生命的場域,那即使有許多的印象、期待,也都會是很真實的交流。所以才用像是螺旋一樣的去表達生命運行的浪花。
另外一邊的彩虹呢?是因為想到上帝自己所立下的約,是紀念上帝對於受造世界的憐憫與眷顧。本來想要畫上一些自己並不善言詞、沉默、又恐於社交的樣子,但讓我想到的是即使是這樣的自己,上帝的愛依然深刻又豐富。所以決定畫上彩虹,但也不是全部塗滿,讓彩虹在空白的面具上展開,就像是自己的生命在上帝的慈愛中不斷地開展。在心裡所想到的經文不是創世記的彩虹之約,反倒是西番雅書自己所喜愛的經文,上帝的愛是持續默然的,且是歡呼喜樂的,彩虹是生命的表達。
那天分享完學生的回饋有一項是自己受激勵的,就是學生聽完之後說:「感覺左右對換也是可以」。或許這就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我們不可能都戴著某一種面具來面對自己、面對他人又面對上帝,或許可以但會很辛苦。這樣說或許比較準確,我不是在扮演某一個角色,我只是呈現出那個「being」。認識自己是很有意思的過程,覺察的用意其實在認識上帝,才會更深的體會到我們的生命有多麼需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