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督 是 我 王

這禮拜在教會年曆當中被稱為「基督君王主日」或是「基督君王節」,是教會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這個日子是在1925年由教宗庇護十一世12月11日《那些首先的》(Quas primas) 通諭,宣布基督普世君王節。原本是定在10月最後一個主日,也就諸聖節之前的主日,但在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節期改革之後,將基督君王節改為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也就是說教會年曆即將要進新的一年開始,就是以待降節期為初始的一年循環之中,在基督君王日中強調了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在那個充滿世俗化與無神論主義高漲的年代中,再加上世界政局局勢的更迭,這個日子提醒人們,基督才是永遠的君王。

在基督新教中可能比較常過的節期就是從待降節開始到聖誕節,然後就跳到受難週及復活節。但若我們可以知道教會年曆是照著耶穌基督的生命與事工來走的,就表示教會的日子也是跟著耶穌基督的生命一起。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已經不是所謂「高禮儀」的教派,但我們卻無法切割任何跟耶穌基督有關的連結。從待降節期開始,我們就會一同進入等候救主來到的時刻,在福音書的記載中我們都很熟悉這期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件,到救主誕生、受洗傳道,我們的生命一路上就這樣跟著耶穌,這是我們信仰生命前進的目標,因為我們所維繫的盼望就是在耶穌基督當中。

為什麼以基督君王節為常年期的最後一個主日呢?這跟人們所引領期盼的彌賽亞是很直接相關聯的,在舊約中上帝不只一次地應許、宣告將來的統治者要來到,要帶來上帝公平正義的統治,要統管世上所有一切,國度的應許是很清楚的。人們無一不深深地企盼這位統治者來到,而耶穌,他是嗎?待降節在等候這位救主來到,基督君王日就首先宣告了要來的君王,但這位君王卻與人們所期盼的不一樣,他沒有駕著戰車戰馬來到,反而是受盡了人的屈辱與威脅,甚至最後死在十字架上。然而,上帝所應許的王權就這樣消失一空,又或是無稽之談嗎?不,死亡以為終結了耶穌的事工,事實上是耶穌的生命勝過了世界的權勢。基督君王日提醒人們,上帝國的王權在於十架犧牲的拯救,那是透過贖罪羔羊而臨在的國度,是人們被赦免而進入在上帝恩典中。

當我們每一次說耶穌是我們的王的時候,這意味著什麼樣的意義呢?畢德生牧師在他的書《翱翔的基督》中有提到人們生命中最大的衝突就是來自於自我極度掌管的慾望,然而這卻與耶穌事工著實大大牴觸。即使我們清楚知道耶穌掌王權居首位,但若我們依然是自己的主,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若耶穌作王的方式顛覆了我們的想像與理解,那我們就不可能繼續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過耶穌要我們跟隨的道路。聖經學者賴特鼓勵讀者們丟下對耶穌作王侷限的想像,好進入一場生命的「革命」。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