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善 世 界

最近台灣社會因為幾個「歧視」事件而引起了大眾高度的討論,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發生令人難過的事件都是台灣頂尖的教育場域,無論是台中高中名校園遊會或是台北頂大的系學會選舉,都讓人不禁在問,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呢?但仔細想想,真的是我們的教育嗎?還是更大的結構性的環境呢?老實說,電視中出現的政治人物會有歧視言論的也不是沒有,就像最近也有偷拍事件延燒,但中部的議員竟然脫口說出檢討被害人的話,那更別說在網路上更多充滿敵意的言論了。

在這個事件後,看了很多相關的評論或是報導,其中最感到諷刺的是有說到「我們會因為作弊而將學生退學,卻不會因為這樣的歧視言論而讓他們負起責任」。 而另一個也很有感受的是談到關於傷害,這些歧視者其實並沒有付上代價,只不過是再一次又一次的寬容中繼續下一次的言論,但被歧視者卻要帶著永遠的傷繼續地生活著。其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系不願意用最嚴厲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若是放在歐美的環境中,可能都要為自己的言行付上極大的代價。或許會說就算退學,然後呢?也許這不是然後的問題,而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度偏差的言行品格,更別說是出於惡意的行動。

這讓我想到大學時,在班上有同學也是用極為開玩笑的話語來稱呼我,或許當時他們只是覺得有趣,就用了有關性別字樣的稱呼來當作我的綽號。即使在當下有表達心裡不悅之處,但他們過沒多久還是繼續這樣稱呼我,叫來叫去的。事隔這麼多年了,他們說的話我都還清楚的記得,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沖淡所有的一切,那帶有性別歧視的字樣,就這樣深深地刻印在身上,就算是有這樣的特質又如何,為何就必須要去承擔他人帶著趣味或是惡意的訕笑呢?

我們需要多努力才可以丟掉這些被貼上的標籤呢?還是我們需要多努力才可以使人們不再以奇異的眼光來看待他人呢?差異本來就存在著,但差異的存在應是凸顯生命多樣的美麗與豐富。思考著我們是不是不用任何學習就自然懂得分別與比較,但我們卻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克服這點,進而去欣賞看見每一個人。致力於友善的社會環境是我們共同的努力與目標,相信這是上帝給予我們豐富多元的可能性,在諸多的特殊性裡面,我們都可以看見上帝美善的創造。

這是對上帝世界的尊重,學習友善看待身邊的人事物,會是我們學習的出發點。記得經上說著:「現在我知道,上帝對所有人都平等看待」,我們的眼界本來就有限制,也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跟想法,但相信透過上帝的眼光確實是可以更新、改換我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