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中 影

善惡有這麼絕對的二元嗎?

跟著教會據點一起上美術課,在畫畫的同時,注意到畫作很在意光與暗的位置跟比例,有陰就一定有暗,這陰暗的呈現正好會是畫作呈現立體與前後位置關係重要因素。從這樣來看,陰跟暗,是不是一定會是同時出現的呢?也就是說在我們所面對的生活,所謂「非要完全正面」的概念其實是不存在的,除了上帝以外。

奧古斯丁以一元,只有善的角度出發,認為沒有惡,惡是缺乏善的狀態。從暗示缺乏光的思考出發,這的確很接近繪畫時,要呈現出光所在的位置,相對的暗處就不能再著上亮彩的顏色。這個想法是上週王牧師送我的書《畫中影》裡面談及的,這書的作者在探究所謂善惡的問題,他提出了一個中國思維當中的想法,覺得很有意思,也是很精準的觀察。中國的思維是「陰陽」,所忌諱的是「偏差」,而不像是歐洲人認為的「邪惡」。

「歪」,我們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歪這個字就是「不正」,也就是說以我們的文化底蘊來看,我們應該是很可以理解所謂的「善惡」。在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很常聽到長輩會說孩子不是壞,只是走偏了。我們不會用「壞」、「惡」去描述一個人,我們總是會說「偏離」。事實上,善惡二元論早已無法解釋、描述人文狀況所發生的種種。保羅在羅馬書也早早就體會到這一點,體貼肉體與體貼聖靈,這看來是完全對立面的狀態,卻很真實地共存在我們這一個「人」當中。難怪這本書的作者會在中國思維的「陰陽相合」中,重新去觀看所謂惡與反的論述。

痛苦之於舒適、疾病之於健康、戰爭之於和平,這些相對性的痛苦、疾病與戰爭,不正好凸顯了我們對於舒適、健康、和平的看重與珍視嗎?也就是說繪畫當中的陰影提供我們面對事物的「曖昧」,也可能也凸顯了我們對於所謂陰影的誤解。我們常常汙名化「暗」,認為這就是「惡」。但我們卻也被迫承認相對性的暗是構成整體性的必要存在。

從這個角度也許可以來檢視流行於基督教世界的「成功神學」,簡單說就是一種強調「完全正面性」的信仰,信心足夠強大就必會進入完全的正面,這就會展現在所謂的卓越、成功、居上不居下等等。這背後的意圖其實就是想要塑造一個百分百神義的上帝,是不容許任何的「陰影」。但可笑的是,創造的上帝需要透過被造的人來維護嗎?同時十字架不正好同時具備了光與暗的曖昧性嗎?當我們說與耶穌同釘十架,不就意味著上到一個象徵罪惡的刑罰,卻也此經歷了生命的亮光。正視生命的處境與存在,才會真的慢慢體會上帝如何臨在我們生命的「陰與陽」,漸漸地,不偏不倚。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