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粉還是耶穌迷

最近聽聞某教會牧者要離開的消息,該教會因此開始了支持與反對的爭吵,這讓我想到了自己還在當青年的時候,那時也是突然地得知牧者要離開,那時不懂事也根本不知道原因,就看著當時的牧師一家就這樣離開了。想著,為什麼牧者的去留,總是會是教會形成紛爭的原因,到底「去留」這件事的本身,有這麼大的爭議性嗎?

面對這個問題,是要探討牧者本身的好壞或是優劣嗎?還是要探討我們整個組織制度面的執行呢?先來談談牧者本身好了,甚麼樣的牧師會被稱為是優秀的呢?標準到底在哪裡?很會講道?很會查經?很會禱告?很會關懷?很有社會意識?這些是評量的標準嗎?但這些不都是上帝的恩賜嗎?甚麼時候上帝賞賜的恩賜成了我們評斷一位傳道人優劣的標準呢?自己擔任牧職之後,很深的體會是沒有一個人是百分百完全的,恩賜也都不同,牧者的去留很簡單就是適不適合而已。也許前面的年歲當中很有果效,但在現階段需要不同的異象與突破,這無關乎誰的好壞,就只是在這個時候,適不適合而已。

回到組織制度面的問題,我們採取的代議制度,選出長執同工,這些同工受託管理帶領教會兄姊,因此我們有小會、長執會以及和會。很有意思的是,關於牧者去留的問題正好就是這個制度組織最深刻的執行範本。我們說小會就可以決定牧者去留,但另有其他人就會問為什麼,但從制度來看,這就是代議制所要盡責去做好的事啊,誰沒事會想要去製造教會的紛爭。當然啦,除了那些想要刻意透過制度操作某些議題之外。我們當然可以提出疑問,但不是用抗爭、黑箱甚麼的去質疑決策,因為要這麼說,無論小會或是長執會的任何議決,都可以被視為是「黑箱」。

從這些事件的反省來看,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牧者去留總會是教會起紛爭的衝突點?我很誠實地說,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你的喜歡或是你的不喜歡可以做為判斷的標準嗎?嚴格一點的來說,我們是牧師粉?還是耶穌迷?再優秀的牧者都會有離開的一天,我們要清楚明白教會的頭是耶穌,不是某某牧師,他只不過是領受了不同的職分在基督身子的眾多肢體中的一份子。警惕自己,牧者回應呼召,是要帶領人來到耶穌面前,若有一群人跟在我身後只是因為「我」,那就是應當離開的時候了。

想起保羅書信每一次的開頭「耶穌基督的僕人」,這是多麼深刻又清新的職分。然後又想到,所謂被稱為優秀的牧者,主動離開,沒有人為群體惋惜,但被動離開,所有人都指責群體。求主憐憫,只有求主憐憫。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