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 視 死 亡

前一陣子做了一個夢,到現在依然記得夢裡面很深刻的對話。夢裡出現曾經很照顧自己、很愛自己的輔導,卻對自己說了你不再是兒子,我們就像是陌生人了。當下好像驚醒一樣的,想說這怎麼可能會發生,那一晚就沒再好好睡了。對這個夢境想了很久,在曾經學過有關夢境的理解中,距離的疏遠或是離去,可能會是在夢中出現的人物的特質,從身上消失了。例如在夢中出現很令人畏懼的人,其實不是畏懼這個人,而是比較像是這個人所擁有的某些特質或是關係,例如嚴厲或是被忽略,才會是自己很恐懼的。但在昨日下午接獲了電話,告知過去很熟識也很疼愛自己的長輩離世了,在那個當下腦筋一片空白,是不是自己理解錯了,而是告知「離別」已經來到了。

若有一個人願意用自己的時間跟精力,怎麼樣都要接住你、撐住你、支持你,即使年老已經邁入失智的階段,卻仍然記得這個心疼的孩子,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這位離開的長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人生最失意、最無助、最徬徨的時候,把自己帶在身邊,可能是一起去工作,可能是一起去吃飯,或只是到處走走,就是希望你不要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開放自己的家庭,接納你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就是希望你可以有個落腳休憩的地方。在他開始失智,身體越來越消瘦的時候,也想過這一天或許就要來到了,總以為自己準備好了,但分離,卻總是來的這麼讓人措手不及。

如果可以不要凝視死亡,是可能的嗎?想要從手機找張照片,卻心慌的怎麼樣都找不到。想要記起曾經的總總,卻都只是出現嫌他囉嗦、嫌他很煩,失智不要亂打電話、不要再抽菸了,這些讓人感到遺憾又哭不出來的哀傷。凝視死亡,要做多少的準備呢?但有準備好的一天嗎?揚帆出發航向那偉大的航道,在那裏有令人煞羨的寶藏,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清澈的月光灑落顆顆的繁星,指引了每一段旅程的可貴。人生,可高可低、可近可遠、可深可淺、可廣可窄,無論如何,總有一起冒險犯難的伙伴。來到彼岸之時,留下了偉大的身影,蘊含了每一次溫暖的擁抱,足以燃起失落的火苗,在暗夜中發出亮光。被引路的終將帶著淚水成為下一個引路人。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讓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9-11)無法言語的禱告,只有在詩歌中期盼彼岸的光照,是這樣明亮地透入心房。在每一個思念中,激起一道又一道的漣漪,從波動擺盪到平靜,再從平靜點起一陣陣的微風。以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失去了,卻會在映照的心海裡,看見了存在。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