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高牆與雞蛋

上個星期的文章提到村上春樹先生的想法,發現自己寫錯了,不是石頭而是高牆。真是對閱讀每週一文的大家感到抱歉。這是村上春樹先生在2009年所說過的話,當時是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再加上當時發生了加沙戰爭。他所說的話是這樣:「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文章中提到了村上春樹先生,在過去的這一週Facebook就出現有關這位日本文學家的相關頁面,多數是在討論他曾經書寫過的文句,當然也有關於高牆與雞蛋的討論。在文章中的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對立,但就他自己所說的內容來看,在分析中是認為其背後所涵蓋的所謂「體制」的問題是更大的。

一直有年輕的傳道會跟我分享在牧會上遇到的事情,起初在聆聽分享的過程中以為這大概就是教會內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在不斷地擴大與升溫的過程中演變成現在的局面。但在聽到更多的處裡跟協調的內容後,發現好像不只是教會本身最小單位的人,而是再大一點的組織、體制上的問題。更高位階的組織在這些事情上的處理好似沒有到位,或甚至總在一種搓湯圓的過程。像這樣的處境就會比較接近上面所說的有關「體制」的問題。體制或是組織應該是要保護或是說保障其中的人,但卻成了壓迫我們的利器。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對我們自身而言,可能都是脆弱的雞蛋,毫無招架之力,但當我們置身在體制之中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成了這堵高牆,這應該會是促使我們更多深思有關體制與組織層面的問題。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是個很重視教制與組織的教派,這當然跟起初整個「教會觀」管理的演進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代議制度也成了影響世界政治體系的重要的體制。但在這很沉重的傳統當中,我們其實也不斷地在經歷「體制之惡」的過失。過去是如此,現在也是,好像跳脫不出教制層面所帶來的權力結構問題。

這個體制之下目前看起來最大,也是最弱的一環,應該就是「監督」機制。信仰良心的加持之下,我們都採用了「自由心證」,也相信大家都是有信仰之人,所做之事應該也都合於信仰誡命,很可惜的是這無限上綱的結果也不過就是權力的包裝而已。或許吧,當我們執行了足以維繫整個體系運作的方式,這就會成了一個不容許被破壞的巨大怪獸。

借用李家同教授的書名「讓高牆倒下吧」,提醒都在體制之內的我們,不要忘記我們雞蛋的本質,在成為高牆之時,是愛與犧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