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神學教育的滋味

這個禮拜利用兩天的時間到新竹聖經學院參加靈性研習教育課程,這是自己第二次參加竹聖這一系列開設的造就課程。不過這兩次都是跟聖經研究有相關的課程,可能是因為自己對這方面很有興趣,總認為可以在聖經裡面挖到很多的寶藏,就好像是一段冒險的旅程,在那個未知的領域中,可以探知很多很多令人感到新奇又新鮮的事。即使是從小聽到大的耶穌、上帝或是聖靈,都還是可以有很多很不一樣的看見跟領受。

這一次去參加的一個原因是授課的老師,是以前台灣神學院的老師,是一位從新加坡來的宣教士,專長是新約約翰福音、性別以及後殖民。覺得自己有很多看起來反骨的思想,可能跟這位老師有很大的關係。記得那年老師來到學校教書,開的課程記得是「聖經女性」,那時很新鮮的去上這門課。但第一堂課就感到壓力很大,因為老師剛從新加坡來,中文是可以聊天,但要上課全程使用中文也是很吃力,所以就要「全英文」上課。這次跟老師碰面,其實是畢業之後到現在才又有機會碰面,老師開玩笑地說學校騙她,說可以全文上課。我回說,學校沒騙妳啦,只是沒告訴妳,學生無法全英文上課。

現在想起來,覺得那時還真勇敢,在英文真的沒有好的狀態之下,去修了老師的兩門課程,這次見面還被老師說英文退步了。這次的課程是馬可福音的詮釋以及講章的預備,很開心可以再一次地將馬可福音走過一遍,其實在牧會的生活中,很難有機會可以有系統地在被引導的狀況下把聖經書卷走過一次。會發現很多未曾注意過的記載,也多一些不一樣的閱讀眼光。也被提醒即使傳統的歷史資訊也是重要的資產,在不同的視角當中仍具有重要的影響。

從經文到講章的預備,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但最重要的根基是來自於上帝的話語。老師提醒上課的學員們,講道是講「道」,不是演講,是要傳講上帝的話語。但老師也告訴我們好消息是福音,但福音對聽眾來說不一定是好消息。覺得這樣的看見很有意思,老師舉了個簡單的例子:悔改。福音要帶來悔改,但我們不見得想要改,這對我們來說會是好消息嗎?其實是壞消息,但這就是宣講。

跟老師再一次見到面,想起很多以前在神學院的生活,好像昨天才發生的事情一樣,但其實已經過了將近14年了。這14年來或許很多事情都變了,但沒變的大概就是那種可以挖到寶藏的喜悅。不過,很可惜的是還太嫩了,因為挖寶的喜悅還不知道要怎麼可以傳達給大家知道,依然在摸索的過程裡面。感謝上帝可以遇到在聖經學有很不一樣視野的導師,在宗教學有很多元思考的提醒,更有在生活面向上的牧師。也許,這才是神學教育的核心,在這個汲汲營營的社會中,呈現出一條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以牧養為核心的教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