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被選擇

古希臘有一則關於生命的選擇的寓言故事,說到人們在遇到許多無法理解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像著眾神呼喊著,宙斯回答:「命運到來的時候,你無可選擇,你是注定要被命運選擇的。」人們聽到這些,就說:「可是,當我在被選擇之後,我又該做些什些呢?」在被選擇之後,你就要開始選擇了。」宙斯答道。人生是否在選擇與被選擇之間造就了現在的我們?

亞伯拉罕被上帝選中了要離開本族本家到那個根本不知道何處的地方,而他選擇了收拾打包帶著全家大大小小出發開始信心的旅程。摩西被上帝選中了成為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的前行者,而他選擇了用拙口笨舌的卑微在法老王面前提出嚴正的聲明。以利亞被上帝選擇在偶像崇拜的王國裡堅持上帝的信仰,而他選擇了依靠上主的大能擊退眾百位巴力的先知。以賽亞被上帝選中在猶大王中間宣布上主的吩咐,而他選擇了在一片黑暗中回應:「主,我在這,請差遣我。」馬利亞被上帝選中成為耶穌的母親,而她選擇了用母親的眼淚陪伴耶穌直到上帝榮耀來到的那日。

當然,上帝選中了參孫作為以色列中間的士師,但他選擇了背棄自己力量的來源而與非力士人同歸於盡。上帝選中了掃羅成為以色列的君王,但他選擇成為自己的主宰。約拿被上帝選中了宣揚悔改的信息在外邦中間,但他選擇了乘船逃離上帝的聲音。上帝選中了猶大成為耶穌門徒之一,但他選擇了銀兩而出賣自己的老師。相信上帝的愛普及臨在這個世界,而我們的選擇是什麼?生命的下一站,會是幸福的嗎?而幸福又是怎樣的界定範疇呢?還是下一站是充滿盼望的,而那盼望的源頭又是從何而來呢?而門徒們的選擇又是什麼呢?特別在耶穌已經三次預言自己的受苦、死亡,而那最勇敢的彼得也被宣告將會不認耶穌為主的時刻,門徒們又要何去何從呢?他們的下一站會是幸福的嗎?還是有盼望的?

最近國會的亂像大家都看見了,面對這樣的混亂,我們的選擇是什麼呢?容讓意識型態的價值繼續左右我們?還是深陷於政黨鬥爭的惡性循環?又或是試著搜尋資料看看到底哪方才是真實的,還是想想在這些利益價值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動機引動著。在《男孩、鼴鼠、狐狸與馬》這本繪本裡面,說著:「我們只看得見外在,但幾乎所有的事,都發生在我們內心」,另外也說到:「我們擁有最大的自由,是可以選擇如何回應所發生的事」。

我們的生活充滿許多挑戰,「心之所向」是我們回應世界的基礎,而這基礎更是建立在以耶穌基督為主體的價值與行動當中。上帝的公義與憐憫是什麼,我們就會選擇以什麼樣的眼光與態度來看待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當然就包括了令人感到憂心的政治層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