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的思考

近日在網路上一位牧師發表了一段關於推崇「成功神學」的影片,又引來一波關於「神學」的討論,當然,在自己能看到的網路同溫層裡面幾乎是一面倒地批判這樣的神學思想。在這個議題上面其實想到了兩個不同面向的問題:一個是關於神學的思考;一個是關於宗教人的信仰心態。這其實是不同的討論層次,但卻息息相關,看起來的分野是不明確的。但從這位牧者在影片當中的討論與分享,認為這兩個層次應該要先好好的來思考。

關於神學,歷世歷代以來發展出很多不同的神學,像是苦難神學、豐盛神學、本土神學、解放神學等等,在諸多不同的神學面前冠上了某一種思考進路的名稱,或是這個神學所要展現的主題。若以苦難神學來看,簡單來說就是以苦難為題只討論的神學內容,在其中強調的是十字架的受難與死亡,以此來回應人生命當中的苦難。相對來說,所謂的豐盛自然就會將焦點放在復活,或是舊約裡面很多關於祝福的經文段落。但我們有沒有發現,無論是苦難或是豐盛,都只是著重了關於耶穌的一部分,若要有整全的涵蓋內容事實上都無法單以「苦難」或是「豐盛」來描述。

前幾天在自己的臉書上貼了這樣的思考:『想想,當神學被冠上某種定義,像是「苦難神學」、「豐盛神學」等等的,是不是也是限制了我們對神學的想像,也都只是一部分的論述。更不用說那些以神學家為名的神學,也不過就是在閱讀他們所認為的,更可能只是上帝的幾分之幾再幾分之幾。所以何必猛烈攻擊某種論述,又何必大力推崇某種思想呢?不要忘記了,神學家們還彼此互看不順眼呢!』過去的神學家的確在彼此的神學論述多有意見,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說關於幼兒洗就有不同的想法,關於聖餐也有諸多的討論。有這麼多的神學思想不就是因為神學家們或是我們都站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詮釋進路,才會得到這麼多樣性的論述。但無論哪一種,沒有人可以宣稱就是神學的全部了。

當神學被冠上了某種稱號,其實也就是限制了神學的思考,更何況我們所推崇的以神學家為名的神學呢?長老會根源的加爾文神學也只是老祖宗加爾文所投入思考的,也不會是整全的。看到朋友貼出的一段文章內容:「 基督教反對任何一種企圖:把上帝視為「自己的」!把上帝分成你的、我的、他的,上帝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你們的,上帝是我們的「文明」,不是你們的。」(James Dunn《分道揚鑣》)這或許是很好的提醒,任何的神學論述都有其限制與範疇,過與不及都會帶著超越上帝自身的危險性。神學幫助我們看見上帝的多樣性,而不是限制上帝變成我們自己的樣貌,無論何種神學都該是如此。

關於第二部分人的宗教信仰心態與動機,我們下週再來討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