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裡被重塑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4-09-28 19:35
最近在臉書的「閱讀人」專業看到一本書的介紹,覺得很有意思。這個專頁會介紹不同的書籍,節錄經典的語句,再加上簡短的書介,幫助讀者可以很快速地看看是否是自己感到有興趣的書籍。這本書叫做『把自己重養一遍』,臉書上貼出的語句是這樣說的:
你的原生家庭,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有缺失。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不好,你就缺少愛;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很好,你就缺少歷練。你在原生家庭裏面沒有上過的課,你終究還是要補上。(註)
這話說得很有意思,簡單說就是每個人都有必須學習的課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這樣的道理,甚至我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走上這個學習、重整的過程。我們人要如何可以「重養」自己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小時候因為環境不允許,所以沒有學習才藝的機會,等到長大了以後,也有了可以養活自己的能力,就開始要將過去的遺憾補上。這個過程或許就是一種在經歷社會化後,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來裝備自己。很重要的目標是要能夠「發現自己」,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我們在與上帝建立關係中,必須要經歷的歷程。
「to be」是優先於「to do」的,事實上從創世記亞當與夏娃開始,就在面臨這兩者之間的抉擇,他們的選擇本源於他們是誰,蛇所提出的問題,沒有錯,的確帶著很大的誘惑。但真實的內在,所想的是當我吃了以後,我就成了「像上帝一樣」的人。但在吃與不吃之間,卻更直接地顯明我們是聽命且遵行上帝的人,還是任意想違背就違背的人。事實證明了什麼?我們都不過是後者。也就是說,在我們閱讀「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在看見一個「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康健的?還是破碎的?耶穌面對宗教領袖的質疑,說了「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我來是召罪人」。耶穌的話就表明了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對事物的觀點,而在於我們怎麼理解、認識自己。
基督徒的「重養」觀點,值得慶幸的不再是我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們中間。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在基督真光裡,若我們曾經是缺乏的、破碎的,我們會在基督裡看見的是被補足,而不是掩飾;若我們是富足、有餘的,我們同在會在基督裡看見的是給予,而不是佔有。有的時候,想要得著生命,其實是要先付出生命的。至於要怎麼付出生命,這就是每個人的課題了。(註參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7710723570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