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的真實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5-02-15 22:14
聖經上說「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正義是什麼?是指正確的詮釋路徑嗎?還是指著上帝自己本身呢?這對所有要解釋上帝話語的人來說都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詮釋的路徑選擇是在「人」,但我們又被要求要在「上帝」裡面。前一陣子看了篇有趣的分享,在談論詮釋的過程很多都是選擇性的,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觀察,因為我們的聖經裡面,特別是新約引用舊約,就有很多這種「選擇性」的例子。這週開始查考約拿書,耶穌自己引用了約拿的事件,然而耶穌引用的意圖跟想要傳達是什麼,跟約拿書本身所傳達的會是一樣的嗎?或是其他我們在新約裡面看見舊約的經文,是不是都跟原來舊約經文所要陳述的意義是相符的呢?還是作者透過某種選擇性的詮釋來引用,藉此來論證自己要傳達的觀點。
想想為什麼這樣的證道內容會受到批評,或許其中的差異是講誰要聽的內容。心靈雞湯、淺能激發很受歡迎,因為這是大家內心想要聽到的,也是照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前進。談成功比較受歡迎,還是談失敗?談醫治復原比較動人,還是談死亡?不是我們刻意地要做出選擇,而是我們生命的意圖就是這樣。一段經文的釋義若就是苦情與死亡,那要用什麼樣的眼光來詮釋呢?就像談問耶穌的捨己,那我們聽者要怎麼去理解捨己,或是我們願意用多少的生命去「實踐」捨己。或許久了就會發現,講再多的捨己,也比不上一次的卓越與成功。
在耶穌的事件裡,他的發言總是讓大家感到驚奇,他也是總是在面對宗教領袖的質疑與衝突,是不是正是因為耶穌所說的並不是大家「想」聽的,而是大家「必須」要聽的,無怪乎耶穌常說「有耳的,就應當聽」。因為想聽的,可能不用付上代價,而必須聽的,卻要照耶穌所說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在過去的主日禮拜中分享過預備講章的低潮,面對經文然後空空如也的思緒,一開始會害怕,漸漸地也明白了,也許空白也是一種對話。一種在寂靜、停滯當中與上帝的對話,也是與自己生命的對話。承認面對經文時生命的軟弱,也承認人在限制當中的選擇性,相信上帝話語的亮光與能力,一定會穿透、照亮、豐富乾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