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榮 時 刻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5-03-01 22:59
這部電影雖然有一些暴力跟血腥的景面,卻非常有深度地反應了殖民地人民的悲哀與認同意識。在當時的革命運動中,其實有兩方的陣營,一方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來爭取獨立,另一方就是主角所代表的堅持要以流血變革,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這兩陣營也發生了衝突與對抗,故事的最後,主角被槍殺在地鐵站內,而一直要抓住他的探員,最後說了:「你贏了」!隔年,1962年真正實現了獨立建國的夢想,脫離了130年來的殖民政權。
從大屠殺到真正獨立將近18年的時間,濃縮在短短兩個小時多的電影裡,透過這三兄弟親身的見證與參與,無非也表達了對西方強權霸凌的反動。過去的武力殖民,到現在的經濟殖民,絲毫不曾改變過被殖民者的憤怒。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法國政府出資了大筆的經費,可見法國對於過去殖民政權的反省與道歉,也看見他們以不一樣的心胸坦然地面對。
為什麼會想到這部電影呢?因為最近在查考舊約聖經約拿書,這卷先書在舊約十二小之先書之列其實是很有趣的安排。我們都知道耶和華上帝呼召先知傳講上帝的憐憫與審判,主要都是針對以色列、猶大百姓的,但先知約拿卻被呼召要去對尼尼微說話。這尼尼微是亞述的首都,基本上就是個外邦,且國勢興盛的國家,而且與以色列是敵對的。當然,約拿書的真實性還是備受存疑,但按照這卷書可能的成書時間落在被擄歸回時期,就更可以顯示這當中的張力。作為被殖民者的以色列先知要去對所謂的殖民者宣講,如果是我們,我們會去嗎?
歷史感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理性感知意義,若上帝的憐憫要透過這樣的形態向世人宣告,我們在受窘迫的處境下,或是在壓迫的權位中,共同地面對歷史長流中的風風雨雨。想起光榮時刻的電影情節,在可歌可泣的事件裡,促使我們不斷地深思在解放與自由的呼聲中,真正可以看見的正義會是甚麼。對約拿來說,他思索的正義是甚麼?或許,尼尼微的光榮時刻不在興盛,而在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