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煙嬝嬝的背後
作者: ygchurch 日期: 2025-05-10 22:56
關心教宗產生的我們,自然也會關心「秘密會議」。為什麼是秘密會議呢?教宗產生的方式之所以是透過「秘密會議」(拉丁文稱為 conclave),有幾個歷史和宗教上的原因。一是避免外界干預,在中世紀以前,世俗權力常常干預教宗選舉,企圖扶植對自己有利的候選人。為了保護教會自主性,教宗額我略十世於1274年在里昂會議中正式制定選舉規則,規定樞機主教必須關閉在一個地方直到選出新教宗為止。再來是秘密會議旨在讓樞機主教們能在祈禱、沉思和聖靈引導下進行選舉,而不受外界媒體、政治或輿論影響。這樣的環境有助於保持神聖性與精神專注。如果選舉過程公開,可能會出現選舉拉攏、派系鬥爭、甚至導致教會內部分裂。秘密會議可以降低這些風險,讓決策更專注於教會福祉。教宗是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其選舉不僅是制度性安排,更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宗教儀式。秘密性增添了其莊嚴與神秘感,使選舉更具神聖性。因此秘密會議是一種結合實際政治需求與宗教信仰的制度安排,用來保護教宗選舉的純潔性與獨立性。
以現代社會的角度思考,這樣的秘密會議制度,是不是真的可以避免上述這些所謂「政治力」的拉扯與衝突呢?既然稱為會議,所有參與的樞機主教真的可以避免派系、立場分野所造成的分黨問題嗎?關注教宗的選舉自然就會發現保守、開放依然是存在的不同立場與派系。1978年選出的若望保祿二世,就是一位來自東歐的「非義大利人」,當時被視為開創性選擇,象徵教會走出義大利中心主義。像這樣的例子其實也某種程度地反映在秘密會議如此強調神聖性中的政治取向。就如許多神學家與歷史學者,在關注與研究這選舉制度時,最後都會提出「聖神不會保證每位當選人都是最理想的,但保證教會能在最終不被毀壞。」
現代人習慣知情權、公民參與、媒體監督,而教宗選舉封閉神秘,容易被質疑缺乏問責機制。在性侵醜聞、財務爭議之後,很多人要求教會「走向透明」,但選舉制度依然維持傳統。從性別的議題來看,只有一小群男性樞機主教能投票,被批評代表性狹窄、排除女性與基層信徒聲音,與現代包容、多元原則矛盾。秘密會議雖包裹神聖外衣,但背後依舊有聯盟、交易、勢力平衡,是不是不如坦承政治本質、改革制度以增加信任?這些或許是觀察後提出的挑戰,反觀我們立法議會場上的荒腔走板,神聖的政治,大概也是一種「人為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