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動 畫 省 思

最近在重看自己很喜歡的日本動漫,想到曾有一篇對於日本動漫的研究,主要在研究動畫裡面所呈現的宗教元素,這是日本學者所提出的研究論文。或許因為在其中有大量的宗教因素,因此許多保守派的教會會禁止這些看起來怪力亂神的動畫。(其實也不只是動畫,舉凡精靈、魔法等等題材的都是禁止的)不過,我自己是覺得在日本的動畫裡面,更多呈現的精神與意涵其實是「武士道」。

[閱讀全文]

以愛與公義為本的教育

在教育局的網站有時會看到招募教師的消息,所屬需要教師的幾乎都是偏遠地區的學校,通常學校的總人數也都不多,甚至有的年級學生總數加起來不超過10人。這禮拜就看到一間新北市的山區小學校在招聘老師,現在這樣的課老師招聘甚至已經不需要教師證了,仔細一看,已經是第9招了。

[閱讀全文]

AI教會的可能性

之前在AI開啟熱門話題的時候有跟大家分享過有關ChatGPT的開發,這星期在youtube上看到一部有關小提琴家想要透過AI練琴的影片,就會發現,在我們都還沒注意的時候,AI已經發展到超過我們想像的程度了。

[閱讀全文]

沒有答案的陪伴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這句我們已經聽到膩的話,雖說已經帶著玩笑的成份居多,但應該是這幾年越來越強調「關係互動」的學門中,最顯著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了。最近看到一句話說:「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是基本的禮貌與尊重」,說的真是好。按照我們的常理,總是很習慣且喜歡在事情中給予批評或是建議,甚至有時我們根本就只是聽到了開端,馬上就會強烈地表達意見,甚至給予否定。但這句話後面接著說:「即使知道全貌,也不該置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站在那個位置上的人,真正的受是什麼。

[閱讀全文]

畫 中 影

善惡有這麼絕對的二元嗎?

跟著教會據點一起上美術課,在畫畫的同時,注意到畫作很在意光與暗的位置跟比例,有陰就一定有暗,這陰暗的呈現正好會是畫作呈現立體與前後位置關係重要因素。從這樣來看,陰跟暗,是不是一定會是同時出現的呢?也就是說在我們所面對的生活,所謂「非要完全正面」的概念其實是不存在的,除了上帝以外。

[閱讀全文]

恐 懼

最近要開始背譜,因為學才藝都會有成果發表,為了在8月份發表就必須將正在練習預備的曲目背下來。老師跟我分享說他教的學生當中,對於背譜很有恐懼的幾乎都是大學以上的學生,高中以下的學生都不曾問過他有關背譜的問題。不過自己覺得這可能也不單是年紀的問題,應該是對於所謂的「發表會」的恐懼,畢竟這不是自己很在行的部分,即使透過長時間的練習,還是有一種害怕的陰影。不像是自己在預備查經或是祈禱會那樣的有把握。音色、音準、樂句等等,都是要注意的項目,缺一不可,這是很難言喻的恐懼。

[閱讀全文]

與哀哭的人同哀哭

這禮拜又有了有關憂鬱症的新聞,在臉書上就看到基督徒老師所寫的文章,也在談論憂鬱這件事,在最後卻寫上了「同學,我們是屬上帝的,不是悲風苦雨下的作弄人」。看完後第一個想法是,背風苦雨下的作弄人難道不能是屬上帝的人嗎?然後我就直接想到的約伯,這位聖經裡面最典型的「背風苦雨下的作弄人」,不也正是屬上帝的人的範型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信仰之於憂鬱,難道我們能提供的都還只是一種「信仰正能量」的宣告嗎?

[閱讀全文]

公義的江河

聖經裡面若不注意,還真的不太會發現用現在觀點很難接受的記載,像是「暗蘭娶了自己的姑姑約基別;她生了亞倫和摩西。暗蘭活到一百三十七歲。」(出埃及記6:20,現代中文譯本2019)說實在的,近親通婚或是親屬婚姻在聖經裡面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以現代所謂的遺傳學或是倫理學來看,就顯得格格不入了。想到了很久以前的流行歌「故事的真相」,這會是令人驚恐的真相嗎?還是我們要說聖經裡面「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