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深 淵 的 吶 喊

漫漫長夜,必會有天明之時!但這漫長的等待需要多久呢?會不會超過我們可以承受的程度呢?若真的扛不住了,該怎麼辦呢?

[閱讀全文]

祢 是 窯 匠

還記得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原子習慣」這本書嗎?若以數學的計算方式,每天多加0.01的複利乘積會達到可觀的未來。這禮拜有機會再次造訪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真的看見了這「0.01」的專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職人」的養成。

[閱讀全文]

離開還留下

前一陣子因公眾人物引起的話題:「我為什麼不信基督教」,好似回應了日前福音機構出版的雜誌所探討有關「離開教會」的議題。前幾天也跟好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想想自己其實也曾經離開過教會,當時因為升學,再加上有一種不知道為什麼要去教會的困惑,就一段時間沒有參加主日崇拜或是團契聚會了。離開的理由每一個人不盡相同,人來人去,好像也是信仰群體很常遇到的現象,但「離開」真的有這麼多的討論空間嗎?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會知道真正的原因,因為我們常訴諸「外力」的因素,像是教會很亂啊、權力啊、人前人後之後的。可是這些包裝在外面的理由,是否能夠被看見「內在」真正的理由呢?

[閱讀全文]

自 由 的 代 價

上週因為談到「保羅新觀」,這週想說利用一點時間來看看一些文章,不過發現幾乎都是對保羅新觀的評論。這個存在於神學界的討論要如何普及於教會弟兄姊妹的認知當中,老實說應該很難,而且好像也不一定有什麼特別的效用。不過這其中倒是看到了自己一直困惑的部分,就是有文章說到「自由神學的中心是不信」。這讓我想了很久,為什麼自由神學的中心是不信呢?都已經不信了,還能稱為是「神學」嗎?而且經上不是說:「真理必叫我們得以自由」嗎?因為真理而自由,這不才應該是「正確」的路徑嗎?

[閱讀全文]

迎 接 挑 戰

最近公典長老有談到要來研究神學家N.T Wright的思想,這位神學家寫了幾本書都滿有意思的,像是《天堂,有甚麼好期待的?》、《信主了,然後呢?》。最近校園出版社又出了他的新書《耶穌作王,什麼意思?》。我們長執會的學習讀物也是他所寫有關主禱文的書:《認識主禱文的七堂課》,現在祈禱會當中也會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實體」祈禱會。

[閱讀全文]

刻 意 練 習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認為天才和庸才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於「刻意練習」。這句話或許大家會同意大概90%,畢竟基因跟天分還是會有所影響,就像有絕對音感或是對於空間概念相對敏銳的人,在從事音樂、設計、藝術等的工作時,在同樣練習的程度之下,的確會顯出差異的。但這句話,應該也不是在否定基因、天分等的不可控制之力,而是在於鼓勵人們透過「刻意練習」其實是能夠把一件事做好的不二法門。

[閱讀全文]

跳動的文字

這禮拜我們迎來了令人震驚又傷感的消息,日本前首相安倍先生在公開演講中遭人伏擊身亡。「與哀傷的人同哀傷」,願上帝安慰的靈臨在安倍先生的親人當中,也求主賜下智慧處理暴力事件以及對國家政局的穩定。

[閱讀全文]

數字會說話

日前看到一個廣告,很有意思的運用了「數字」。廣告裡面談到數學需要看數字,但不只是數學會用到數字,很多生活層面也都會需要「數字」,像是血壓、血氧、膽固醇等等,但其實壓力也會有數字喔。原來這是按摩椅的廣告,這部按摩椅具有AI偵測壓力值的功能,會因為該人員的壓力值而運作適合的按摩方式與位置。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