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半 程 21

腓立比書當中提到:「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要我得着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2-13)保羅借用當時在希羅社會中很盛行的運動會中跑步競賽的場景來描述他回應上帝呼召的職分。保羅用他自己的生命來回應上帝的恩典,就像是賽跑一樣的,努力不懈地朝著目標前進。

[閱讀全文]

光 榮 時 刻

電影「光榮時刻」描述阿爾及利亞如何擺脫法國130年殖民的革命故事。故事的一開始,一戶住在阿爾及利亞一個偏遠的小村落,一天來了一位官員,拿了一張紙,告訴這家的主人說:「這塊地現在已經是屬於別人的了!」突如其來、毫無理由的強佔與壓迫揭開整個殖民主義的醜陋。故事就從這家的三兄弟說起,在他們親身經歷了發生在阿爾及利亞境內的大屠殺之後,老二因政治犯被監禁後,成了堅持以武力獨立革命的民族解放陣營的領袖,大哥在為法國從軍參與越戰退伍後,也加入革命的行列。但說是加入,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弟弟,老三以自己的方式為阿爾及利亞出頭,培養自己的年輕人成為一流的拳擊手,以那雙拳頭打下阿爾及利亞的驕傲。

[閱讀全文]

用敬拜學習敬拜

過完年後在祈禱會開始跟兄姊討論有關詩歌帶領的課程,就是我們已經習慣稱為「帶敬拜」的分享。有關這個課程不是第一次分享,前幾年受到另一間教會的邀請,也有去跟他們教會的敬拜團隊分享。這所謂的詩歌敬拜其實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很多範例,尤其幾間網路事工做得很不錯的大教會,這幾年因為疫情,也有教會專為線上網路平台錄製大概30分鐘的敬拜時刻。

[閱讀全文]

話語的真實

最近看了一段在網路上某教會牧師的分享,就在思考著像這樣的牧師所傳講的信息的內容,很多時候都受到所謂正統神學的批判,或是認為在證道的內容中都像是心靈雞湯一樣的,但這樣的教會人數是我們的數倍之多卻是個不爭的事實。雖說人數不是唯一,或是可靠的標準,但這教會成長學裡面談論的,好像也只有這一項是可以比較明確的指標。所以漸漸地,也不太會去談論這些牧師所分享的內容,因為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較好的解釋與答案。

[閱讀全文]

生命的記號

前一陣子因為藥物過敏在身上留下的黑色塊狀還沒有消除,過年與家人相聚時被問到是怎麼一回事,還問說這是胎記嗎?自己照了鏡子看看還有幾處的印子,包括脖子、後背跟手臂上都還有,其實也不知道要多久才會消掉,也有可能就這樣不會完全消掉,只是慢慢淡化到一個程度。上次在文章中談到很多事情都回不去原來的樣子,但這些事情換個角度來想,也是留下了某種程度的「記號」,標誌著生命中的某些事件或是重要關卡。

[閱讀全文]

人生選擇題

這禮拜很熟識的牧師前輩開刀,從知道身體有癌細胞開始,在幾間醫院檢查也詢問醫生的建議,在面對要如何治療的過程,也有幾個可能性,像是電療、化療,或是手術切除腫瘤部分。最後決定採取開刀的方式一次解決,這當中的考量當然包括了電療的時程,以及副作用,再加上檢查出來並沒有其他擴散的現象,因為才做出手術的決定。或許我們的人生就是在許多不同的選擇題當中建構起來的。

[閱讀全文]

胡思亂想的體會

昨天看到在部落服事的同工分享了他們教會執事一些查經的分享,從約伯的妻子來觀看在約伯身上所發生的事。雖然聖經約伯記裡面算一算他的妻子出現的次數只有兩次,但作為約伯的妻子不也是同樣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慘劇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可以從女性的觀點來思考約伯記的苦難問題。想起了自己應該是從高中開始吧!就對聖經有很多怪裡怪氣的想法,像是拉撒路最後不也是死了,那復活一次就不是生命延續的保證,又像是以撒跟亞伯拉罕的關係應該很不好等等之類的。

[閱讀全文]

藥物過敏驚魂記

人生成就解鎖,這應該是我們這世代常常聽到的用語,表達我們「第一次」經歷了某些事情,舉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第一次寶貴的經驗。去年年底的最後一週跟熟識的長輩去騎單車,從士林、北投出發,繞行北海岸到達基隆八堵,本來是預計騎回松山,但因為體力已經透支就在八堵上了火車返程。對有單車經驗的人來看,這是很大的勇氣跟毅力來完成的,知道這事的不只一人這樣說著。對自己來說,雖然沒有完成既定的計畫,但這是很棒的經驗,心裡是很開心跟興奮的,雖然身體跟不上,享受過程與未完成,也是一種成長。這可謂人生北海岸騎乘成就解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