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班羚的啟示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文章談到一群獵人圍獵班羚時發生的事情。

[閱讀全文]

2024年8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書名: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
私だけ年を取っているみたいだ。 ヤングケアラーの再生日記
作者: 水谷綠 譯者: 陳令嫻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07/26 介紹人:蔡佩如

[閱讀全文]

帕運雜想

最近的帕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在奧運之後身障選手的重要賽事緊接展開,在這禮拜也傳出捷報,跆拳道選手獲得銅牌!這是很令人鼓舞的事,但感覺上好像不比之前奧運奪牌的歡呼吶喊。前兩天在運動餐廳,看著帕運的羽球比賽,想著到底要克服多少的不方便與障礙,才能站上世界的舞台。這等的努力會不會更加艱辛、更加困苦呢?無論是身心靈的狀態,相信都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調適,才能夠以一個在人看來不夠完整的樣貌,展現出生命完全的榮耀。

[閱讀全文]

血田的呼喊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想過,言說「宗教」、言說「信仰」,可能是一種限縮概念的過程,甚至把上帝信小了。現代社會,尤其是西方,已經把「宗教」視為一個融貫的系統,有強制性的信念、制度和儀式,集中於一個超自然的神,其宗教活動主要是私底下的,而且與「世俗」活動完全隔離。(『血田:宗教以及暴力的歷史』,p12)但事實上,在古老的國家或是社會,並沒有一種對於宗教的概念的描述,更多的是認為宗教是關乎整個社會、文化、道德等等的生活面向。甚至連猶太塔木德導師也都會覺得沒有辦法用單一的詞彙來表達所謂的信仰。(摘自『血田:宗教以及暴力的歷史』)

[閱讀全文]

泳池邊的遠大夢想

在游泳池邊跟認識的朋友聊到奧運10公里長泳比賽,要如何完成這麼長程的運動有很多細節是環環相扣的,像是配速、呼吸、節奏等等的。但話鋒一轉,他就鼓勵我可以試試10公里。我在泳池邊大笑著怎麼可能,但朋友說不要小看這個目標,一點一滴就累積而成的,他說他50歲的時候就完成了「226」。什麼是226?原來是超級鐵人三項比賽(查了一下資料,這是最具挑戰性的鐵人三項比賽,包括游泳3.8公里、自由車180公里和路跑42公里,合計226公里,俗稱226),還跟我分享了一個「鐵人修女」的故事,高齡80多歲的修女,還在參加鐵人比賽,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真的可以嘗試看看。說完他繼續去把1200完成。

[閱讀全文]

所是的是

這禮拜教會禱告會恢復聚會,再次邀請大家可以一起來參加禱告會,群體的禱告是可以成為彼此的激勵,也可以共同來尋求上帝在我們當中的心意。這週聚會正好把有關「呼召」的分享結束,一共談論了舊約裡面八位主角受呼召的記載。這是參考了曾思瀚教授所寫的《被誤解的呼召》一書,談到了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基甸、撒母耳、以賽亞、耶利米和以西結。多數的時候,我們談及呼召,主要都是放在受呼召的人身上,特別是這人所做的事,但這本書提醒我們,呼召不單是關乎個人,而是關於上帝本質與祂拯救行動的揭露。

[閱讀全文]

奧運看人生

今年是奧運年,這禮拜相信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沉浸在奧運的氛圍裡,這段時間總是特別感受到溫暖與勇氣,每一場比賽幾乎都是滿滿勵志的故事,是這樣地鼓舞了我們,即使我們不在場上,但在自己人生的賽道上,也可以這樣努力勇敢堅持著。當然啦,這當中還是有一些令人遺憾的事,像是開幕典禮的一些文化藝術被基督徒們批評為侮辱、賽場上的性別身分遭到撻伐跟質疑等等的,但其實也讓我們看見,奧運的德與美,並不是這麼理所當然,在人們的惡意之中,更珍惜亮光的珍貴。

[閱讀全文]

急診室的春天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一部美國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這部影集應該有點年代了,曾是1996年傑出電視劇獎的得主。影集的劇情是透過在芝加哥庫克縣縣立綜合醫院這間虛構的醫院急診室發生的故事,透過這些在急診室裡面的事件述說廣大社會各個不同的面向。若大家有出入過急診室,就會知道這裡面的氛圍總是帶著某種淡淡的哀傷,或是給人慌亂、急忙的感受。這部影集取名叫做『急診室的春天』,相較於讓人很哀戚的樣貌,卻是帶著復甦、新生的「春」。這看似很相對的感受,營造出了人生百態的真實,也道出了生命總是朝著盼望前進,即使這個盼望會經歷死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