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康乃馨的美麗

日前看了某間神學院一整段有關「母親節」的思考,例如談到新約時代羅馬統治下的家庭,說到當時的帝國法律中,「家庭」是國家的基礎單位,婚姻不只是私人的事,更是公眾的事。在那個時候,不管是猶太人,希臘人或是羅馬人,都把「婚姻」看做個人對「家族」與「社會」的基本責任,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所以在公元第一世紀的羅馬法律中,為了維持帝國的穩定,凱撒奧古斯都要求每個公民要在能生育的年齡活在婚姻裡。(節錄中華信義神學院招生海報)

[閱讀全文]

祈 禱 的 心

在祈禱會開始有系統、有進度的禱告操練後,慢慢不斷地發現禱告是一門非常深奧卻又帶著貼近的信仰功課與生命。在禱告的學習過程中,要花時間與精神去思想,我們在教會的信仰學習過程中,在禱告這方面,都是以一種說話、祈求的角度開始的。這當然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起頭,但就如同聖經當中所說的,我們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吃奶的階段。禱告中的轉化與更新就很需要我們用生命去體會。

[閱讀全文]

2022年三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書名:認識主禱文的七堂課
作者:Tom Wright 介紹者:陳彥龍牧師

認識主禱文的七堂課

[閱讀全文]

時 間 導 師

如果你有一種能力,就是可以看到每一個人身上會顯示生命還有多少時間,比如顯示OO年OO日OO時OO分OO秒,然後看到這時間是一直在倒數的,不知道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在這種狀況下的生活? 更進一步,某一天發現,你很喜歡、相愛的那個人,兩人在一起的時候發現時間在某一刻暫停,但隨即自己的時間在增加當中,而這增加的卻是對方所減少的,那還會繼續在一起嗎?

[閱讀全文]

復 活 節 之 思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星期五下午,想起以前在教會從受難到復活節當中所唱的詩歌裡面,最印象深刻的「維亞多勒羅莎 Via Doloroda」,就打開youtube找這首歌出來聽,其中發現一部跟「辛德勒名單」一起演奏的小提琴版本。

[閱讀全文]

2022.04.10受難週祈禱默想

4/11,以賽亞書42:1-9、約翰福音12:1-11

拉撒路的死與復活,馬利亞預備的香膏,耶穌說是為他的安葬之用,死亡的腐臭在猶大錢財的價值中顯露出來。貴重的香氣充滿屋內,我們聞到了嗎?

 

 

 

4/12,以賽亞書49:1-7、約翰福音12:20-36

「榮耀再榮耀」是為我們而說的,那一粒麥子的生命要結出甚麼樣的子粒來呢?耶穌說誰要事奉我,就得跟從我,我們是否要事奉祂呢?

 

 

 

4/13,以賽亞書50:4-9a、約翰福音13:21-32

誰要出賣耶穌?是誰?撒但可以引誘你,但你一定要附和嗎?耶穌說你要做的,快去做吧!這才是上帝的呼喚!我們聽見了甚麼呢?

 

 

 

4/14,出埃及記12:1-14、約翰福音13:1-7,31b-35

耶穌為門徒洗腳,為那要賣耶穌的猶大,為那想要全身都洗的彼得,耶穌的命令是彼此相愛,為的是使人知道他們是門徒。我們讓人知道了嗎?

 

 

 

4/15,以賽亞書52:13-53:12、約翰福音18:1-19:42

「成了!」無語、安靜、哭泣、等候、耶穌死了!

 

 

 

 

4/16,耶利米哀歌3:1-9,19-24、約翰福音19:38-42

尋求永生之道的尼哥德慕預備了沒藥、沉香和約瑟來安葬耶穌,沒有送喪的賓客、親友,只有夜裡的寂靜與香氣。

 

 

 

落在地裡的生命

以前聽過一首歌,裡面是這樣唱的:「生命是上蒼的厚禮,活著一天就有意義,最好的時間是現在,最美的地方在這裡。」最近聽聞年輕的同工疾病復發,就想到這首歌,生命真的會發生甚麼事情,沒有人可以預料。那些電視上說的甚麼預言家,看似把世界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給說中了,但實則是瞬息萬變難以確知的未來,一天一天在前進著。這一個禮拜,台灣的疫情又陸陸續續擴大了,但若我們注意世界其他國家,對於疫情的變化遠遠超過我們台灣,我們不用過度擔心,繼續做好我們做好的防疫措施。

[閱讀全文]

道成肉身的宣教

今年是馬偕來台宣教150年,在今年舉辦了一系列的歡慶與感恩聚會,我們若是有機會到淡水捷運站,會看到在捷運站內有整個牆面的紀念介紹看板。馬偕來到台灣從淡水登陸,行走北台灣的鄉鎮,傳福音當然也遇到不少的反抗跟拒絕,他也培育了本地的傳道人。在他們中間除了講授聖經以外,馬偕其實也做了很多在教育、環境研究等等的工作,這跟他的神學有很大的相關。他所受的訓練與教導強調了世界萬物都存在上帝恩典的足跡,所以這些自然環境的一切,都是可以認識上帝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他做了很多研究紀錄與教育的工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