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完美的上帝

這禮拜因為在準備雅各書的講章,看到「唐崇榮國際佈道團」粉絲專業上的貼文,剛好是雅各書要理問答的摘要。裡面有一則分享很有趣,是談到

[閱讀全文]

2021年8月永吉教會圖書館讀書介紹

書名:禱告的學校
作者:慕安德烈 出版社:校園出版社
介紹人:陳白浪

 

[閱讀全文]

奧運教會我的事

今天是父親節,祝福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閱讀全文]

生命的印記

「刺青」,在台灣或是華人的文化當中總是不入流或是流氓、混混連接在一起,當然可能也跟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有關,不能在身體上打洞或是作畫等等的。這禮拜看到在英國舉辦了一場「刺青藝術展」, 一位英國的刺青工作者展出她的作品,這對整個刺青文化應該是個很有價值的里程碑。不過在西方的文化,所謂的刺青、塗鴉本來就具有某種程度的社會文化意義,也會是某些社會意識的表達方式。但在東方的社會,大概就是會以「道德」為前提來看到這樣的文化吧!

[閱讀全文]

降級不解封的措施

這禮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7/27日開始「降級不解封」,對於宗教集會等的規範是室內50人,每2.25平方公尺1人(維持社交距離1.5公尺), 梅花座且固定座位。老實說,這對教會的現況來說又是一大考驗,大家可以一起來想想,如果我們是決策者,要如何在這樣的規範之下,來恢復教會的實體聚會呢?


[閱讀全文]

2021年7月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書名:一棵樹在栽在溪水旁:盧雲談靈性塑造
作者:盧雲   合著:基斯頓生、莉雅
譯者:李國建  介紹人:蕭雅穗


[閱讀全文]

感 謝/呂谷風傳道

回想當年初到永吉,還是一個20初頭的大學生,在上帝的帶領因緣際會下來到這藏身在巷弄裡的教會,開始聖歌隊司琴的服事。從小在教會生長的我,習慣與會友間保持著不多不少、不深不淺的關係,除了牧家與會友間難以言說的界線以外,也好避免離別之時徒增傷悲,誰曾想一起服事的這些年過去了,永吉教會竟成了我在台北的一個家。一轉眼也快十年了,這一路上受了許多弟兄姊妹的關心與疼愛,也一同送別了幾位敬愛的長輩,從畢業當兵的日子,到當執同工的日子,一路到教會支持我就讀神學院畢業,其中當然還有我與雅穗的婚事,許許多多的大小事,感謝上帝我並不孤單,都有你們陪伴我、鼓勵我走過。

[閱讀全文]

化被動為主動

前幾天看到大學團契同學在臉書上的分享,他畢業後就在一間福音廣播節目的機構工作,在分享中他談到兩件事,一件事是對於文字的書寫,因為最近疫情的關係,就多了很多需要書寫e-mail的需要,因此就發現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學習。另一件事是這麼多年下來真的很佩服錄製廣播的「說者」, 可以在完全沒有逐字稿的狀況下,就在那可能百分之一秒的思考裡面,就可以將一些靈修小品的文字轉換成口語,並且很流利地說出來。看完他的小小分享以後,就很直覺地回了他說:「講道講久了就會了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