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常 保 新 鮮

因應疫情的發展與擴散傳染的改變,再加上開學的日子即將要來到,即使口罩或是酒精的產能增加,似乎還是抑制不住人心的恐慌與擔憂。衛福部也在這一週公告開學之後的因應政策,除了加強防疫的措施之外,還有停課的標準。教會其實也是群聚的場所之一,但教會還不算是公開的群聚組織或是單位,所以並沒有特別針對宗教團體的聚集規範與管制。這一個星期看到一篇公共衛生專家所給予教會的建議,若是真的開始了社區型的傳染途徑,教會其實不必真的太過於執著實體化的敬拜聚會方式。這樣的建議是真的要好好考慮,因為在新加坡以及韓國都已經有了教會內的群聚接觸案例了。若真的有這麼一天來到,我們的聚會是否要有所變化可能就會有新的因應方式,還請大家體諒共體時艱。當然,禱告的需要仍然不可少,大家還是要繼續為這疫情的控制禱告。

[閱讀全文]

值得被愛

這禮拜看了兩部電影有很深的感受。相信大家都知道迪士尼的動畫獅子王,這部膾炙人口的動畫在紐約有百老匯音樂劇,去年也來到台灣演出,獅子王也被製作成電影。但說到這部電影就不能不提到其中耳熟能詳的配樂,主題曲Circle Of Life是由蒂姆‧賴斯作詞、樂手艾爾頓‧強作曲所完成,事實上其中幾首歌都是由這兩位音樂界的名人聯手創作的。不過不是要說獅子王,今天是要說有關艾爾頓‧強,這位席捲美國流行音樂界的英國音樂天才,在古典音樂可能有幾位很令人佩服的天才,但在流行音樂界就必須要提到這位英國的艾爾頓‧強。

[閱讀全文]

瞬息變化的生命

這是我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張圖,這張圖是出現在今年一月的最後一天,很傳神地把一月份發生的幾件重大事件繪製出來。澳洲大火、菲律賓火山爆發、中東疑似民航機被擊落、新型冠狀病毒、NBA籃球球星Kobe Bryant跟他女兒及另7人朋友直升機墜毀。這些事件的發生真的是令人感到生命的變化超過我們的想像與理解,真的可以幫助我們體驗到人在這世界真的是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生命的有限與脆弱才是我們最真實的樣貌,即使擁有再多的東西,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但在這些事件當中我們仍然可以看見盼望,看見人與人相知相惜的偉大。即使在這些事件當中可能來自於人為的因素所造成的危機,我們依然要抱持著信心與連結,才可以在困難的處境中共同走過。

[閱讀全文]

書名:
(1)默想舊約希伯來文365
(2)默想新約希臘文365
作者:韋德信J. D. Watson
出版社:漢語聖經協會
說書人:劉公典
日期:2020/02/18

上個月意外在以琳書房發現二本漢語聖經協會出版的好書,二本書合算一套,可以算是靈修書籍、也可以算是研經工具書。

[閱讀全文]

從你我做起

這個年不知道大家過得如何?放鬆心情、與家人團聚。或是單獨一人留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相信都是很有意義的「年」。 最近的武漢肺炎疫情自然也是讓大家心裡多了一份擔憂與恐懼,不過我們不用太多的恐慌,相信政府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可以做好對於國家人民的保護,其餘的就是我們必須要回應做好的部分。為了因應這疫情的防治,總會也有來公文提供一些可以做的事項,像是戴口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的)、勤洗手、拱手不握手等等。教會在這禮拜開始也會有一些基本的防疫措施,畢竟我們是群聚的空間與單位,雖然沒有到有接觸的危險,還是做好基本的也是對大家可以放心出入聚會的方式。這些措施是參考衛生福利部所公告有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的內容。

[閱讀全文]

年節的禱告

這個星期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舊曆年,在這裡先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年是「鼠」年, 這個12生肖的年曆滿有意思的,在傳統的民俗中每一年都會有該生肖要注意的事情或是相沖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沒有這樣的困擾,不過我們知道為什麼是這12生肖嗎?那麼多的動物中為什麼偏偏是這12種呢?而且其中還有這傳統中不一定真的存在的動物「龍」呢!記得小時候有一套書叫做【中國童話故事】,一套12本每個月一本,在第一個月中就有一個這12生肖的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若我們問問「古哥大神」就會有相關的連結。這故事無論是什麼樣的版本,都是有趣的在動物界當中的競爭,好做為年份的代表,但說穿了,哪一年真的有差別嗎?

[閱讀全文]

關乎眾人的事

選舉結束了,結果也出來了。可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覺得這句話沒有很正確,對我們來說依然要很堅定且努力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單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下一個世代。過去的這一兩週之內整個社會的氣氛並不是那麼令人舒服,不單是因為天氣多變或是空氣品質太差,而是這土地上的人們對於「政治」的想像實在有太多的差異,這不是壞事,壞事會發生是因為我們都太過於堅持自己而沒有好好的去思考跟理解,以及清楚地去面對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閱讀全文]

2020年1月
永吉教會圖書館書籍介紹
書名:家園
作者:瑪莉蓮 ‧ 羅賓遜 譯者:姬健梅
介紹人:高麗娟

這本書的書名是「家」,英文Home,「家」字義簡單,內涵複雜。作者瑪莉蓮2009年以這本書獲得英國「柑橘文學獎」,這個獎項主要為表揚具批判性思考、文筆佳及以英文撰寫小說的女性作家而設。瑪莉蓮於2005年曾以《遺愛基列》獲得普立茲文學獎。瑪莉蓮擅於描寫虔信之人的日常生活,小鎮的牧師家庭生活在作者的筆下呈現一種對愛、饒恕與信仰實踐的樣態,描繪著和解之路的困境與現實,卻能讓讀者在其字裡行間獲得被理解的希望,這是我個人最神往的書寫能力。看起來《家園》似乎是《遺愛基列》的續集,事實上,它們是同時發生的故事,《遺愛基列》以77歲老父親約翰‧艾姆斯寫給7歲兒子一封長信鋪陳(於2018年1月介紹過),《家園》則是以第三人稱方式敘寫,

[閱讀全文]